《三国志·高句丽传》记录着高句丽人埋葬死人的方式。史料中说“石积为封”。从考古学发掘出来的文物中也可以看出石坟中半屈身葬的痕迹,这是巨石文化时期的文物。当时死了人也可以土葬,而他们为什么不搞土葬而搞巨石葬呢?这是否与岩石信仰有关呢?当然,有关这个问题,一些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也许有与之不同的观点。为了得出一个较客观的答案,我们不妨考察一下古埃及人的巨石文化时代。
古埃及人认为人有灵魂,灵魂与ròu_tǐ为一体,一旦灵魂离开ròu_tǐ人就会死去。他们想,ròu_tǐ要是腐烂了,灵魂就无法再回到ròu_tǐ中来。因此,他们寻找防止ròu_tǐ腐烂的方法,用巨石建立起金字塔式的建筑物来安葬死人。后来他们又发明了香油,把香油涂在尸体上制成木乃伊,把木乃伊装入石棺安放在金字塔中的石室里。古埃及的这种习俗很多流传到今天。
在埃及、苏丹等非洲北部国家发展的巨石文化与灵魂不灭的观念有密切的关系。朝鲜的巨石文化也不能不说与信仰毫无关系,这两者之间必有一定的关系。灵魂不灭的信仰在朝鲜古神话中有许多痕迹。
以上事实说明举行半屈身葬时给死人怀里放石头是因为怕死人复活,或者是防止死人复活的解释是没有根据的。可以说朝鲜的巨石文化也同非洲北部各国的习俗一样,是与灵魂不灭的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岩石不怕风雨的洗礼,干年万年基本保持原状,原始人崇拜岩石的这种威力。在他们的想象中岩石具有防止人类ròu_tǐ的腐烂,保护灵魂的神通力。
由此可见,岩石文化的根源本质上是对幻想的、超自然的精灵的信仰。也就是说它的本质是万物有灵论。这种信仰创造出了《金蛙神话》中主人公诞生在石头下面,后来创立国家、登上王位的神话故事。因此,可以推断岩石神话《金蛙神话》的根源就在于岩石文化。
二、朝鲜古神话的特点
从文艺学角度讲,神话的本质是它反映了原始人生活的那个历史时期的自然和社会现实。
朝鲜神话的特点表现在神话的结构和神话的主人公形象及强烈的传说性上,也表现在神话的地域特征及历史政治特征上。
朝鲜神话大都篇幅很短。但是,场景复杂,内容丰富。场景的复杂性也表现在神话的结构上,神话的场景往往以天上世界,神、动物同住的世界及人间世界构成。
一般来讲,朝鲜神话都设有天上世界这一场景。天上世界的神是天神,天神具有人类所不及的威力和智慧,万事皆通。
朝鲜神话一开头展现的大都是天上世界,接下来是神、动物同住的世界。如《檀君神话》中天上的桓雄降到地上,与熊共同生活。但是,这里的地上世界完全区别于人间世界。
朝鲜神话中天上世界和神、动物同住的世界中间往往设有一座山,作为天神下降的地方,如《檀君神话》里桓雄下降的地方就是太白山山顶。
朝鲜神话中神、动物同住的世界与人间世界之间的区别不太明显,主要原因在于神、动物同住的世界也好,人类话动的世界也好都是在地上。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区别,《东明神话》、《朱蒙神话》、《阏智神话》、《脱解神话》等,都是有区别的。
朝鲜神话中极个别的神话只有两个场景。如《首露神话》展现的只是天上世界和人间世界;《三姓穴神话》里只有地下世界和地上世界;《脱解神话》里说的是水中世界和地上世界,又如《檀君神话》后篇展现的只是人间世界。
朝鲜神话的特点还表现在神话主人公形象的创造上。
朝鲜神话中的神祗形象没有神与英雄之间的区别,只有天神、动物神、水神及地神之分。如《檀君神话》中熊神和虎神隶属于天神桓雄;《东明神话》中猪、马、鱼、龟等动物神帮助天神之子东明神,这些动物只有在东明神存在的条件下有其存在的意义。
天神与水神之间也有区别。第一,水神不能战胜天神;第二,天神大都具有人的性格,以人的形象出现,死了以后大都复归为天神。解慕漱神、东明神、赫居世神亦如此。既使不能复归为天神,但终究复活为天神以外的其他神。例如《檀君神话》中檀君死了以后复活为山神;脱解复活为东岳神。但水神是绝对不能复活为天神的,它只能复归为原来的形象或山神。
希腊神话就与之不同。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是严格区分的,在极个别情况下也有神变为英雄、英雄变为神的事例。如阿伽门农虽然是神,却成了英雄;阿斯克勒庇俄斯原来是英雄,后来成了神。但这并不是希腊神话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希腊神话中神是永生不死的,但英雄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朝鲜神话中神的形象随时可变,从天上世界到神、动物同住的世界,再到人间世界,每经过一个世界,过着活动舞台的变化而变换其形象。如赫居世神、朱蒙神一开始是以天神的形象出现的,但到了人间,他们都以完整的人的形象出现,而死了以后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5421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5421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朝鲜古代神话略考】)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五色神光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