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供画符用的文字称为符字,符字与符都有音读,称为符音。由符字和其它成份如星图、神像、厌胜物等构成符,知道这些成份的含义,就可以明白符的结构:从上面的介绍可以明白,符是以符字为主的组成成份依照一定的规则相互配合而成的。简单的符只由一个或几个简单的符字构成,复杂的符则有多个甚至於多重成份拼合而成,所以极难读懂。因为不仅构成符的成份在各道派中形制不一,且只在内部师师秘授,外人难得而窥,而且诸种成份的搭配,其序或正或反,上下左右位置也很难理出头绪。比如前面曾经提到过的《灵宝五符》又称五方灵宝符命,便难以分辨其成份及各成份间的结构方式。
还有不少符,就其形象而言,只见层层涂抹,墨汁淋漓,有时形成一个大墨团,有时变成神灵的剪影,其结构常令人觉得神妙莫测,无从索解。其实它们也是可以解读或剖析的。只是对他们的解剖,必须追踪其书写过程,而不能仅在其已成的图形前殚思竭虑而已。
这些惟见墨图莫辩结构的符,在宋代之後雷法诸道派中流传甚多,特录取雷法中的《歘火大神符》以见一斑。
歘火大神,全称为「九天歘火律令大神炎帝邓天君」,名燮,字伯温,为雷部主帅,形象十分狰狞威猛,此符聚形後显然就是这种形象的剪影(见下图)。
符的右侧为该符的散形(画符时画其中每一局部--多数是每一笔,称散形,或分形;由用形构成符的整体,称聚形形,或合形。)及其相应的书符咒。照书符咒的描述,知道符中的每一部分皆有特别的象徵意义,建构起来就是一篇赞美天君巨大威力、敕令焚鬼灭灾的檄文。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开眼则火光万丈,照耀天地邪鬼灭绝。天圆地方,六律九章,八卦。(按:此指上面藏造化之秘,六律九章、八卦古人多视作寓有宇宙数理。)东方蛮霄使者疾起。(原附注:五方使者同)上帝有敕:扫荡九州,应有不顺,縳下五岳,急急如律令!雷火烧灭,鬼惧神愁。右扇昆丘,四海停流,左扇五狱,天星坠落。拖天拽地,手擎火云;飞索六合,流电太空,龙见自缚,鬼神灭踪。火车万丈,焂尔驾来。丙丁荧惑,焚鬼灭灾。急急疾!(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将其每一笔下的书符咒联起来读,就会明显地了解这一点。)而画符的每一笔,正是某一咒语的特别符号。但在左侧的合形中,这些构成部份已经混然一体,不复可辨别。
综上所述,符是依一定宗教思维,仿照中国文字学的「六书」原理,取现成的或自创的文字(符字)配以厌胜物、星图、神像等构成的。简单的符只有其中的一种或少数几种配合而成,赋义较为单纯,复杂的符由许多种成分经多项步骤绘就,故赋义十分丰富,实际上是凝聚了长篇语言的告示、檄文。自然这些构成符的成分,以及相关的观念只流传於造符者及得其传承者的狭小圈子里,局外人无法窥其奥秘,自然也无从索解了。
符广泛地用於道法和斋醮科仪的各个环节,凡建坛、召将、上章、立狱、驱邪、破幽、水火炼度等,都要用符。同时,道士又常用符水为人治病、镇妖、驱邪,所以符在民间多有流传。道符也融汇到民众的岁时风俗中,譬如端午贴天师符、挂护身符袋的习俗即遍及全国不少地区。
符箓-箓的构成与功能
如果说符的形成较多地继承了巫符的成法,而箓的出现则突出地表现了道教开创者自己的智慧。箓又称法箓、宝箓,是一种道教符书,被用作入道凭信与行法依据。道教理论认为箓由自然之?结成,由神人传授。《正一修真略仪》云:「神符宝箓,其出自然,故於元始赤明浩劫之初,浑茫之际,空中自结飞玄妙气,成龙篆(按:一种符字,笔画曲折每成龙形。)之章,乃元始神尊化灵应气然也。」箓的功能在於召役鬼神,「箓以检劾三界官属,御运元元;统握群品,鉴骘罪福,考明功过,善恶轻重,纪於简籍,校诫宣示之文;掌觉灵图,推定阳九百六天元劫数。又当诏令天地万灵,随功役使,分别仙品,众官吏兵,亿乘万骑,仙童玉女,列职主事,驱策给侍之数目。浩劫无穷,太上十方至真众圣,皆互禀师资,结盟受授,从俗登真,永保生道。」(《正一修正略仪》)故得其箓者,方能召唤箓上神吏兵将护卫身形,或役之施行道法。同时,它对受箓者也是一种约束,故云:「箓者,戒箓情性,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发生道业。从凡入圣,自始及终,先从戒箓,然後登真。」(同上)
道箓的主体是神名及相应符、图、神像等,但各种道箓总是以入道者閤的盟誓开头,成为定格。譬如上清派的法箓中有一种《八威召龙箓》,首段文辞即是盟誓:
维某年某月朔某日,某州县某宫观受某法箓某岳真人姓名。恭诣上清大洞法师某君门下,拜受上清回车毕道玉清秘箓、大洞真经等,誓依玄科修行,救人接物。如违誓约,甘受实考,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5421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5421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符箓法术】)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五色神光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