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车同轨也就是统一“轨路”轨道之间的距离了。而且战国时期其他国家修建的规模都比较小,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在全国大规模地修建起来了,以致成了一个茂”。
需要对以上车同轨原因观点提出质疑的是,以前的路都是土路,下雨之后,车在上面走会形成车辙,如果各个车的宽度相同,那么正好都走在同样的车辙里,马在同一个地方走,非常方便,好走。年长一些的农村朋友应该都有这种经验。
当时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植被茂密,到处都是森林,也有良好的木材,这就为修建“轨路”提供了物质条件。如有损坏,随时随地可以取得木材修复,这是“物质条件。
秦朝时的车子,其轮子非常奇特,以前一直没有理会也没有想到这中间会有什么奥秘。现在对照秦朝的“轨路”,一切都明白了,原来车轮的这种特‘性’,使得它既可以在普通的马路上跑,也可以随时进入“轨路”飞驰。这是现在的铁路也没有的特点。(以下说法,并不正确。有些特殊车辆可在公路及铁路行驶)我们不能使得汽车上铁路线,也不能使得火车从铁轨上下来到公路上去行驶。
据《汉书·贾山传》曰:“秦为驰道於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在古代一般来说道路没有必要这样宽,因此有人猜测该是马路和复线“轨路”并列而行。车子如有需要,可以随时上铁路,也可以随时由铁路上公路。在南阳山区发现的“轨路”,是单独复线,没有马路相伴。
在秦朝,我国的工业已经非常发达而且科学,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秦国的工匠,每年制造1600万个一模一样的箭头。制造的弩,原理和现代的步枪完全相同,甚至零件的模样也和步枪完全相像。而且其生产同样是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拿起任何一个零部件就可以安装。这在现代一般认为是福特汽车公司发明的,不过一百年的历史。可是在秦朝早就已经实现了大批量的标准化生产。七十年代,西方曾有人指责我国盗窃他们的专利,而实际上也是秦朝留下的文物。
可是当时还没有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都是后来发明的。虽然已经开始炼铸铁也能够炼钢了,但青铜武器却还是占据统治地位。煤炭的使用也是到了东汉以后才推广起来。不然这些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如果当时就有将在中国造成什么呢?也许历史就是要求中国化两千年的功夫为资本主义发展铺平道路,创造出所需的物质基础来,而自己却大大地落后了。这大概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后来者居上吧!
问题是在中国后来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呢?专家们认为,秦朝末年的连年战争,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汉朝皇帝没有能力为自己的御车配备颜‘色’相同的马,许多将相只能坐牛车。由于严重缺少马匹,铁路被废弛了。而没有车子在上面跑的铁路,反而阻碍了‘交’通,所以秦始皇的“轨路”,有的在战争中被毁,其余的绝大部分也在战后被拆,成了普通的公路。汉朝的经济到了很久以后才复苏,又长期实行无为而治,所以也一直没有劳师动众重修“轨路”。加上秦朝的驰道也太宽了,因此在后来经济复苏中,许多道路被开垦为耕地,变窄了,甚至完全不复存在了。还有,秦朝的“轨路”显然是用于长途运输的,而汉朝长期分封诸侯,各地群众也没有长途运输的必要,运输线变短,也因此失去了修建铁路的必要‘性’。原来人烟稀少的长途运输必经地,也已经失去了重要‘性’。大概只有这些地方才能够得以免除被人为拆除和开垦并遗留下来。但也正因为人烟稀少而不受人们注意。秦始皇的“轨路”也就这样逐渐失传了,以至于人们再也不记得曾经会有如此的辉煌。最后一天,明儿个便是四月份,会有更为‘精’彩的章节送上,今儿个便到此吧,谢谢诸位支持的亲们,加油。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52718/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5271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三百零八章 灜女入营)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欧阳玉清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