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第两百五十四章 军衔制(3/3)

文/欧阳玉清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 | 本章字数:1233  |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txt下载 | 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随身带着一个世界铁骑之虎啸狼骑回到过去当先生最强军魂嫡女猖狂王冠边上的几何币窃民大宁国师三国之青州北洋之华夏帝国末世君王三国大发明家
北宋中期后厢几乎已全部架空,朝廷直接指挥并调动军,厢都指挥使成为武官的虚衔。

先后与宋皇朝对峙的辽、西夏、金、元少数民族皇朝军队的编制情况史载不明。

最著名的是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度。原来‘女’真族军队也是采用10进位制的编制方法。以后将被征服的各部落武装也按此制编制成军,若干个猛安编为“司”,设立都统司指挥。

‘蒙’古兴起后建立的军队也是按10进位制编制的,10人为队,有队长或称“牌子头”;10队组成1个“百户”,10个百户组成1个千户,10个千户组成1个万户,万户为‘蒙’古军最高编制单位。百户、千户、万户既是编制单位,也是长官的名号,但是实际上编制往往并不足。入主中原后元朝军队大体上保持这一基本编制。

宋军是职业军队,理论上不应再有平时、战时编制的区别。但是实际上这套编制在战时运转并不理想。到北宋中期又发生转变。范仲淹在主持陕西防务时,为适应作战需要而重新整编军队:以5人为“伍”,5伍(25人)为“队”,5队(125人)为“阵”,20阵(2500人)为“将”。“将”作为独立战术单位,直接指挥下属。

至1139年与北方金朝和议成功后,南宋朝廷就裁撤了“大军”的编制,由朝廷直接控制各军。军以下仍然保留将、营、队、火的基本编制。

朱元璋在占有江南地区后开始整编军队,规定每10个士兵组成1个“小旗”,5个小旗组成1个“总旗”,两个总旗组成1个百户,10个百户组成千户,5个千户设1指挥。

建立明朝后根据刘基的“军卫法”建议,各省设都指挥使统辖驻军,以下分设卫、所。每卫编制5600人,设置指挥;卫下辖5个千户所,每所1112人,设千户;千户下辖10个百户所,每所112人,设百户;百户下辖2总旗;总旗下辖5小旗。满族军事实力在关外逐渐壮大的同时,开始建立八旗制度。其兵民合一、平战一体的基本编制是10人为1队,若干队组成“塔坦”(村落,设章京),4个塔坦组成1个“牛录”(以300人为标准,设佐领),5个牛录组成1个“甲喇”(设参领),5个甲喇组成1个“固山”(即“旗”,设固山额真,即旗主)。牛录为基本战术单位,固山为战略单位。这套编制后来推广于‘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但实际往往并不足额。比如‘蒙’古、汉军八旗不到300人就可以编为牛录。入关后八旗兵长期维持这一编制体系。到太平天国战争时期,曾国藩等人建立的湘军、淮军等都是全新的编制。基本制度沿袭的是戚继光在《练兵实记》中所创设的编制再加以变通。采用10进位的基本编制,每10名战斗兵加1名什长、1名伙勇,组成“队”;8队组成1“哨”,有哨官、哨长;4哨(前、后、左、右)组成1营,还有营官亲自指挥的亲兵6队。全营总兵员数500人(正勇336名,伙勇42名,什长32名,护勇20名,亲兵60名,亲兵什长6名,哨官、哨长各4名)。另有180名长夫提供后勤运输。营为基本的战术以及经制管理单位。后期又组编若干个营(4、5个)为“军”,设立“分统”指挥,但只是军事指挥关系。若干个军上再设立“统领”,为战役方向单位。


状态提示: 第两百五十四章 军衔制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两百五十四章 军衔制(3/3) 返回《重生三国之我为张任》目录下一章:第两百五十五章 重赏之下(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寒门风骨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南宋之帝王大业最强大唐之席卷天下烟冥望阡陌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