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以上的观点事实上并不完善,在一些细节上则是得到一些补充:
车载火器也不是戚继光和俞大猷开始的,战术模式也并非什么创举,更早些时候的明朝就有部分人这么干了。俞大猷和戚继光只是进一步展完善。
至于战果,车阵虽然让明军在和蒙古骑兵野战的战力得到了强化,但是严格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斩级数的战例,不过明朝时期斩一百多级就算是捷报,某些车阵的战果以此基础上还是可以的。对付几乎没有火器装备的蒙古人还是勉强可以的。
至于和后金的作战,水准比较高的还是孙承宗编练的车营与后金的稍微有些看头,但是后金以牛车拉动的火炮,机动明显更好,再加上其他兵种的配合,往往出现单一面的火力集中程度过,明军分散四面的车阵火力。明军车阵的屏障被击垮一面时,后金的突击就开始了
其实车阵的出现,代表了军队素质的问题,想早起的明朝北伐蒙古时,车阵配属的是后勤运粮的部队,当被袭击就摆车阵。主力部队可以直接开片的。随着明军质量下降,车阵才不得已而为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52492/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5249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三章 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中))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苍穹战狼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