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倒是听闻了一些消息,朝中一些原本支持太子的保守臣子,近来似乎也有倒戈的迹像,想必三皇子与太子之间的矛盾很快就要出来了,到时候,谁胜谁负还难以预测!”玲珑起了身,却是想不到赫惊鸿会拂开她的手,一时之间,心里竟有些酸涩起来,因此,后退了一步,与他保持了距离,恭敬道。
“哦?顽固臣子竟也有动摇的一天,看来赫连城的手段倒是不错!”听了这话,赫惊鸿的脸上才露了几分浅笑,在房里的桌前坐下,思量了一会儿之后,抬起头看向玲珑:“董太傅站在哪一边?”
虽说董太傅不会来这里,但他旗下幕僚众多,来这里的自然也不少,要套中话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只听闻董太傅近来颇有几分支持赫连城的趋势,但还未表态!”这个董太傅确实是个难以捉摸的人,身为太子太傅,与太子关系又颇为亲密,这一头又似乎有意将女儿许给三皇子,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赫惊鸿颚首,又静坐了一盏茶的功夫,便装作心满意足的离开了玲珑的房间,出门时还不忘理了理自己的衣裳,使得众人想到了歪处去。
便在中秋过后,不过两三日的时间西南以及西北地区传来捷报,说是今年涌现大批的蝗虫,以至于庄稼尽毁。
上报朝廷的时候,其实这个事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部分地方官方因为疏于职守,而未及早做好措施,怕朝廷追究责任而遭受惩罚,因此,一致将事情延期上报,最终造成了天熹国不可挽回的损失。
金銮殿中,数十份奏折被元庆帝掷于殿前的红地毯上,收到奏折之后,他立即派了人上灾区调查,可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不仅如此,京城附近还涌现了大批灾民,造成了好几个地方的混乱。
“一日之内,朕限你们想出办法,如若不然,工部全部扣除一年奉禄,用来镇灾!”
火已经烧到眉捷之处,临阵磨刀的道理谁都懂,可这个烂摊子谁又敢接,若真是接了,跑去治蝗虫,成了便还算立功,若是不成的话,只怕要牵连全家了,再加上皇上正在气头上,这事可是非同小可啊。
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官场中的人精了,遇到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自然没有人冲锋陷阵了,皆敛目弯腰,小心翼翼的让自己隐于无形之中。
见到这种情形,元庆帝更加气恼,正要冲着殿下一阵大骂,便在这个时候,远处一声急报传来。
身着盔甲的边垂使者手捧十万里加急单膝跪下,快口道:“皇上,边关十万里加急,南诏领军三十万,隐匿在我国边垂,随时有冲城的准备!”
这一个消息报上来,元庆帝脸色一白,几乎是跌坐在龙椅上,昨儿个他从才边垂调了三十万士兵到灾区平乱,人将将一走,南诏如此之快,便有所行动了。
想来,真是天不如人意啊。
朝中的大臣亦是个个面色惶恐,南诏铁骑异常凶猛,这次调集了三十万兵马前来,想必是不达目的不罢休。
“皇上,南诏那边可派人前去和谈,或许还有一线转机!”左相高大人上前一步,他主张以和为贵,毕竟是在这个国难当头的时候,外挠加内乱,定将酿成无法挽加的局面,而天熹,很有可能会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而毁于一旦啊。
因此,高大人的话一说出来,很快就得到了一部分大臣的认同。
“皇上,高大人所言极是,南诏无非是为财,我国便割让一部分土地,再进献珠宝若干,先将其打发了回去,当下,便是天灾要紧啊!”礼部尚书林大人亦出列,对高大人的意见持赞同的态度。
在他们看来,南诏不过是一国蛮夷,进犯天熹不过是想抢些土地和财宝。
可就在礼部尚书的话刚说完,右相周青江便站了出来,他双手抱拳,向着元庆帝一拜,声线凿凿道:“皇上,万万不可,若是南诏要求割让大量土地,岂不是动摇国之根本?再说了,有一便有二,便是我国早前辜息了那般野蛮子,才会引来他们今日的狮子大开口,求皇上三思啊!”
周大人的话自然也有道理,朝中立即也有人持赞同的意思。
一时之间,到底如何,竟隐隐成了两派的争论之说。
便在大家争论不休之际,赫连城突然位列出队,抱拳,望向皇帝,洪亮道:“父王,儿臣原以身犯险,带兵平乱,以保我国土安好,以保我国子民安康!”
以他的看法,似乎也不主张割让土地之说,但既然赫连城自请出战了,这议论也便到此为止了。
不少原先不看好赫连城的人皆对他竖起了大姆指。
直呼国难当头,便应该有如此勇敢之人站出来保家卫国才是。
相比之下,太子的懦弱和无主见倒显得有些不堪入目了。
“父皇,儿臣原与三皇子一同出战!”赫连战也同时出列,抱拳请示。
这二人的举动,肯瞬间让元庆帝忧心冲冲的心里平静了不少,他缓缓步下台阶,拍上赫连城和赫连战的肩膀道:“朕有你们这样勇敢的儿子,颇感欣慰!”
言下之意,已经否决了太子在他心目的地位。
高大人不禁大惊失色起来,他这是揣测错了圣意,原本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39085/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3908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115 诗会相遇,风波四起)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夏太后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