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吧,一切准备就绪。”赵玲玲说。
“那好,我走了。”话音儿刚落就不见了人影儿。
接下来两天,赵父和玲玲就一直在安排这次进京事宜,家的庄子、铺子现在已经走上正轨不用他们操心了,赵玲玲答应的到京城的开铺子的人选就需要落实一下了。
首先,瑶瑶肯定要去,那么她的丫鬟肯定也得跟着。
其次,赵玲玲在京城的开一个“依阁”分店和冷饮店的分店,另外还要再开一个绣坊把双面绣在异世发扬光大,因此那帮培训好的绣娘也要带着。
分派好跟随去的人员,玲玲让所有人都下去收拾行李,准备四天后跟随轩辕浩一起去京城。
行李是焦母亲自替他们收拾,可越收拾越想哭以前穷的时候一家人乐乐呵呵在一起,为什么有钱了却越来越由不的自己了呢!不知不觉就收拾了两个箱的衣服:“娘啊,已经带了这么多衣服呢,够穿了,您就别忙活了。”姐妹俩看着这么多的行李叫到。“那怎么行?要知道你们这次是去京城那里全都是权贵富豪云集之地,你要是穿的寒酸了,会让人看不起的,娘一定要让我的女儿成为这世上最漂亮,最优雅的姑娘,看那些富贵人家哪个敢瞧不起你?”
姐妹俩无奈,只好随着焦母折腾,到最后,焦母竟然夸张的收拾出总共八大箱子衣物和首饰。
父女三人一早去向玲玲的爷爷、奶奶辞行的时候,没想到竟然一家人都在。
“你们是来道别的吧?注意安全、路上小心照顾好自己知道吗?记得添衣服,记得……”孙氏对着他们唠唠叨叨的说着。
老爷子,倒是没有孙氏的话多:“路上小心,照顾好自己,到了京城给父亲来个信。”
“是,父亲。”赵玲玲每每看着三四十岁的赵父在老爷子面前的毕恭毕敬的样子就想笑。
赵玲玲姐妹的马车是轩辕浩亲自准备的,车厢很大,宽得就像一个榻。上面已经铺了一层厚厚的粉色软褥,右边上放着一床粉色锦被和一个枕头,靠着车壁还摆放着两个靠垫。车厢的左右两边各有一扇窗,挂着粉色的窗帘。窗下是正常宽度的长椅,也各放了两个靠垫。长椅下面不是空的,而是放置物品的带门木柜。车厢正中是一张两层的高脚桌,第一层上放着安然专用的瓷杯和一个装满点心水果的圆盘。第二层放着一些零碎小物和两本书。桌下还有一个小火炉,里面摆了银霜碳,火炉上架着一个小小的烧水壶,一炉两用,既可取暖,又可烧水。反正一切以赵玲玲的喜好为重。
前世的她就最喜欢旅行,这里去京城路途很远约要大半个月,还真算是一次长途旅行了。赵玲玲把窗帘掀开一条缝,让自己能透过窗菱格看到外面的风景。
因为时间充裕,一行人走的很慢。他们也不是非要赶着住店有时也会在野外过夜,除了赵父都是有功夫的人,全当做事历练了。
第三日,一行人到了以驴肉闻名的平遥古城,“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既然是路过了,岂有放过之理。为此轩辕浩还神通广大的找了个当地人带路。
七拐八拐的到了一条比较偏僻的小巷子。如果没有人带着还真找不到。远远看到在巷子里的一个不大的门面,外面排了有很多人,看来生意很是很火爆的,难道这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吗。
这当地人给众人推荐去吃当地非常有名的驴肉火烧,用他的话来讲来彭城吃了这驴肉火烧才不虚此行。
看到这么多人排队,就知道没来错地方,不是有句话叫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用到这同样适用!
走进一看不大的门面上写着“闫家驴肉火烧”几个大字,旁边隔开个小间,里面正有两个年轻小伙子在麻利的做着火烧。
那人也善谈的,每句话说的恰到好处。据说这家是他们保城最正宗的火烧店了,闫家的祖先从推着小车走街闯巷开始,直到现在在这保城置了这么一个二层的门面,已经经历了三代了。
进了店里发现这点门面虽然不大,但是店里的空间却不小,里面已经坐了不少的食客了。
此时一个小二上来招呼“客官里面请,您几位啊?”
“小三别废话了,赶紧招呼几位贵客上二楼的雅座吧!”此时那当地人出声道。
“哎,叔,您看看您刚才在边上我都没看见您,几位请跟我上楼吧,楼上有雅座!”这小二看到那人更热情了,招呼这众人上了二楼。
把他们一行人领上雅座,那人就向轩辕浩躬身离开了。
看了菜单,他们商量了下,就要了二十个火烧,四大盘凉菜,凉拌花生米,凉拌萝卜皮,小葱拌豆腐,再有就是他们家特有的驴肉焖子切一大盘。另外还有几个热菜,红焖驴肉一大盆,辣椒炒驴肉。还有要了一个清炒菜心。最后是一人一碗驴杂汤。
小二满口答应的出去安排了。不得不说厨房的速度还是很快的,不一会儿菜就都上齐了,而且每盘的量都特别的大,特别的实惠。
不愧是堪比龙肉的美食,非常的好吃。上爽口配的小凉菜真是让人吃的欲罢不能。
十分明显的就是轩辕浩,他把嘴巴发挥到了极致,虽然快还是保持着贵族的优雅。
菜吃了过半,火烧也上来了。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38219/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3821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九十一章 接旨进京)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我家的麦田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