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老太太哼了一声,“我看她是没脸出门!冯家和方家是几辈子的交情了,忠勇公没了媳妇,难道不能从方家再挑一个?何必非得要她?再不济,外头好人家的闺女有得是!还不是怕娶个生人进来怠慢孩子?若是再从方家挑一个,万一不是个好的,以后孩子想找外祖家诉苦都不行!——这才找的她,可她又做了什么?方氏就那么一个儿子,还早早的死了,她倒是迫不及待!”
眼见老太太生起气来,武大太太忙劝道,“我就说了怕您生气,您哪——大夫都说了,您身子不好,不能动气。”
老太太摆摆手,“我不生气,不生气——哎,你刚才说流言,什么流言?”
武大太太哪儿敢再和老太太说那些事,便道,“都是过去的事了,栽赃罢了,后来也弄清楚了。”
老太太点点头,用帕子擦了手,喝了口粥,还是忍不住问道,“到底是什么流言?怎么以前没听你说起过?你和我说说。”
武大太太被她问得没法,只好道,“那时候您病着,哪儿敢告诉您知道?何况又不是家里的事。如今那孩子也好了,事情也早就弄清楚了,跟您说说也无妨——孙家二郎,就是老忠勇公的长孙——”
老太太点点头,“我记得他娘热孝里头就改嫁了?是鲁王他兄弟承平郡王的闺女?”
“是。那孩子打小儿没有爹娘,听说是老忠勇公放在身边养大的,也是个允文允武的,冯夫人自己的儿女好几个,老忠勇公活着的时候,他就是受些委屈,也有老公爷护着,老公爷没了,他还能靠谁?十二三岁上就中了秀才,多好的孩子?可惜后来就再没了长进——我记得那是……永辉十八年的时候——对,没错,就是那年,三儿那年因为打架叫他爹给好好收拾了一顿,躺在床上过了中秋才起来——那会儿鲁王家办赏花宴,偏巧死了个丫鬟,后来查出杀人的是鲁王家一个花匠,因恶了主家摆弄泄愤杀人,也不知怎么正好让那孩子撞上了,那花匠就把他敲晕了和被杀的丫鬟放在一块儿了,假作是他杀的。可事情稀奇在后头,事儿还没查清楚呢,就有传言说那死的丫鬟是孙二郎jiān_shā的,您说,那么小的孩子,比三儿还小一岁呢,怎么会做出那样的事?只是这流言来的突然,人言可畏,他在京城待不下去了,就离了京城出外闯荡去了。”
“混账!”老太太突然骂道,“这是欺负忠勇公没了呀!”
“是呢。那孩子也是个有志气的,我听三儿说,他后来下南洋去了,一去就是三年。”
老太太愣了愣,突然就红了眼眶,“我记得那孩子打小儿就比三儿长得壮实,三儿还不服气,总和他打架,一打就输,打输了就跑来和我哭……”
老太太难过了一会儿,又问武大太太,“那孩子如今在哪儿?回头我和你公公说说,圣人如今不待见孙家,他不回来,那爵位难不成还便宜了别人?”
武大太太看了一眼媳妇,蔚氏道,“只听我们爷说他在山东,具体在哪儿还真不知道,等他回来问问。”
老太太点点头,“等三儿回来,叫他过来,我来问他。”
蔚氏笑道,“是,我叫人去说一声,等他一回来就叫他过来。”
老太太皱眉问,“那孩子怎么就看中了唐家的姑娘了?”
蔚氏给老太太夹了两口菜,道,“听我们爷说,孙二哥受过唐家大老爷的恩情,后来弃商从戎也是唐大老爷给指点的,想来跟他家也不是生人。倒也没说是看上了唐家的姑娘,就是叫人给我们爷送了些东西,托我给那姑娘送去,说那姑娘不得嫡母欢喜,唐大老爷又不在身边,小姑娘家家的,除了身边的养娘嬷嬷,冻着了饿着了,也没个人疼。”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37575/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3757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82章 生气)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狐酒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