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是造化的原动力,不同的呼吸形态将有不同的造化面貌。内丹工夫在处理呼吸方面非常讲究。主要原因是,只有几近闭息的神入气中才有内景光华的显现。
始则凝神于坤……次则凝神于乾,渐炼渐凝,渐聚渐结,结成一颗玄珠,大如黍米,恒在目前,一得永得。先天虚无真气,自然归之。待其铅光闪烁,如月之象。汞气飞扬,如日之象。不时日月交合一处,一点灵光,圆陀陀,光烁烁,照耀上下,内真外应。先天之气,自虚无中而来,是以母气而伏子气,自然感合,造化之妙。药从外来,非假存想。值得注意的是一、先天气的出现,与闪烁光华的景象同步;二、先天气必在凝神工夫之后;三、先天气从虚无中来。光的出现在“玄珠”成象之际,称作“性光”。若把性光炼出来,“元神”便到位。这种无为功的锻炼模式,一直是内丹修炼的核心课题。明清之际,更有专题讨论性光的著作,较为人熟悉的是《太乙金华宗旨》《太乙金华宗旨》为吕祖扶乩作品,当中提到“回光”之法,并以回光为炼出元神的工夫。从以上有为功与无为功的功法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呼吸与橐籥的应用,是内丹修炼两个必需条件。两个条件中,呼吸是橐籥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只是,我们要借橐籥提供的环境改变呼吸形态,让真气萌生。因此。橐籥才是最根本的造化泉源。明清以降,内丹学出现“小周天”工夫,当中高唱“舌抵上腭”的重要性,并以此为打通任督二脉的不二法门。譬如,柳华阳《金仙证论?序炼丹第一(尽言小周天)》有强调通任督二脉就是炼就金丹的窍门:“俞玉吾云:任督二脉,呼吸往来之黄道也。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于毛际。循还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也。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腧。并绕脊里,上风府,入脑顶。二脉通,则百脉俱通矣。采取由此而运,周天由此而转,能识此炉鼎道路,则金丹无不成矣。”这些讲法,明显错解火候之用,误以为气行任督便可炼成金丹。
这工夫不能说不对。亦不能说完全正确。主要原因有几点:其一、真气萌生不在于体内某条气路通畅抑或闭塞。而在于橐籥形构;其二、体内的气路不同于经络图,气走督脉至枕骨下须别走脑内泥丸宫;其三、气有浮沉、病有深浅,任督二脉本来通畅,所流通之气弱者可以为病,并非气塞不通。亦不关乎舌抵上腭与否;其四、体内气机启动,从下丹田火起沿脊过三关,并不是内气行走的真相。ノ颐嵌约股现气感来自脊椎神经,而夹脊神经是主要的感觉工具。然而,前腹的感觉神经并没有如夹脊神经般丰富,对气的感觉自然不太强烈。这情况使我们误以为内气萌动,只走督脉。尤有甚者,更以为脊椎督脉是内气行走的唯一路径。由此误区延伸,便有气走线性之督脉,再结合传统对经络分布之思维,督脉以人中、龈交接任脉而下小腹,最后衍生错误之结论是:舌抵上腭是打通小周天的关键。例如清代出现的《内景图》,有“白头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托天”,指出气通任督之关键,在于搭通鹊桥的“舌抵上腭”。内气萌动不单只走督脉,较正确的讲法,内气应是立体的形构,以圆柱体形态作上下输布。当下丹田气机萌动,前后左右均是气布之所,非单一地聚集于某特定穴位、或循经络路线行走。由橐籥所生之气的运动形态,应是立体而非线性。传统经络图所展示的,只是一种权说,并简单化其实相;即是说,经络也是立体而非线性。小周天之说并不准确。小周天之说根源于五代时期锺吕丹道的“周天火候”。周天火候的火候,是指火力;然小周天却是气行的路线,两者意义极不相同。可以说,明清丹家以小周天之说别解周天火候,是错的。ラ一a效应除见于人体,也见于其他动物,以至有机生命体。老子橐籥论的思维起点是对天地之论述,故我们生处之地球是一个橐籥,自不待言。以此,由地球可说到太阳系以至宇宙,只要星体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36545/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3654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四卷 第三章 梦魇1)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梦影3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