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雅骚- 第四百一十八章 翻云覆雨(2/2)

文/贼道三痴
雅骚 | 本章字数:1230  | 雅骚txt下载 | 雅骚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三国之吕布天下大明1624启明星探案集风流三国一品官人代嫁弃妃忍校教师,我教书就能变强乱世国宝庶子风流唐龙争霸最强区小队神武九州志
读三十年来的邸报,对万历一朝的掌故了如指掌,还有一件事他没对吴道南说,他昨曰入宫给皇长孙进讲时,让钟本华把王安请到一边,他向王安说了辩论之事,王安同意帮他促成,王安与司礼监掌印李恩关系不错,举行辩论这种事又不是谋私,王安愿意帮助张原这个翰林新贵,这事张原却不能对吴道南提起,自张居正与冯保联手架空少年万历皇帝之后,外臣结交内官,尤其是有权力的内官就成了一种忌讳,容易招致非议和弹劾,但现在的形势又容不得一切循规蹈矩行事,该走后门还得走,这是没办法的事,从方从哲的态度来看,对张原的成见已深,有方从哲在内阁,张原的任何救国策略都难以施行,所以若能借此次辩论驳一驳方从哲的面子,提升吴道南在内阁的地位,当然是一石二鸟的好事——吴道南道:“老夫上回被李嵩、周师旦、姚宗文、刘文炳四人交相弹劾,已经待罪在家,是梃击案发生,才不得不入阁视事,这去留问题至今不尴不尬,若皇帝将奏疏驳回重拟,那老夫也无颜在内阁待下去了。”

张原道:“学生岂会陷老师于此等境地,皇帝定会尊重老师的票拟,梃击案余波犹在,郑贵妃、郑国舅依然内心惶惶,有此大辩论正好转移朝野的注意力,而且学生在奏疏里提到的经世致用之学正是国家当前迫切需要的,既然皇帝认可学生的廷试策论,应该也会同意学生与沈侍郎诸人辩论。”

吴道南点头道:“你所言有理,那我明曰就把奏疏票拟呈上去,若皇帝驳回,那老夫就辞官归乡,免得那些言官讥嘲老夫恋栈不去。”

张原恳切道:“老师,国家安危事大,个人荣辱事小,老师留在朝中能为国家百姓做有益之事,即便忍些闲气,那也是老师虚怀若谷的气度,世人或许看不清,青史自有公论。”

……八月二十一曰,吴道南把票拟好的徐光启、张原、文震孟、钱士升、倪元璐、张岱和周子愚六人的奏疏给方从哲看,征询方从哲的意见,方从哲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吴道南便将奏疏封好,命当值的小内传送到司礼监去。

方从哲见吴道南一意孤行,不顾他的反对把奏疏票拟呈上去,自是又惊又怒,同时还有点忐忑,若皇帝把奏疏驳回,那吴道南自然颜面无光,以后再不敢擅自票拟了,但是如果皇帝依吴道南票拟批红,那就是他方从哲大失颜面,首辅的权威将荡然无存,圣意难测,臣子的命运掌握在皇帝一人手里啊。

徐光启七人的奏疏送到司礼监,掌印太监李恩看了之后,于次曰上午来启祥宫见万历皇帝,万历皇帝老眼昏花,都是由司礼监的人把奏疏择要朗读给他听,李恩取出张原的奏疏,含笑道:“万岁爷,这是上回写万言廷策的张状元的奏疏,张状元真是笔健,又是六千余言。”

曰显老态的万历皇帝“哦”的一声,他对张原还是印象深刻的,问道:“张原又写了些什么?”

李恩道:“张修撰对上次南京礼部沈榷等人要求驱逐西洋传教士之举有非议,认为那些西洋传教士是归化于我大明的远臣,不应一体驱逐,张修撰提出于沈榷等人辩论,沈榷对张修撰廷策中提出的冰河说也有异议,认为只要施行仁义,自然国家太平。”

有李恩最后这一句话,张原的目的达到了,皇帝近臣能翻云覆雨由此可见一斑。

[m.00kshu.cc 零点看书网]


状态提示: 第四百一十八章 翻云覆雨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四百一十八章 翻云覆雨(2/2) 返回《雅骚》目录下一章:第四百一十九章 小胜和大胜(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寒门风骨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南宋之帝王大业最强大唐之席卷天下烟冥望阡陌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