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和赵闯提及旧上海,他第一反应就是外滩,还有外滩上那里各种各样的西洋风格的建筑,至今还为现代人口中津津乐道。前世里的赵闯有过在上海短暂居住的经历,不过不是那种推开窗就能看到外滩的小洋楼,而是淮海路上宝康里的弄堂,
弄堂是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与北京的胡同、南阳的夹道一样就是方言中的巷子。它与成千上万的上海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没有弄堂就没有上海,就没有上海人,弄堂是近代上海的重要建筑特色。不管是现在还是赵闯生活过的前世里,普通老百姓就只能呆在那一排排的弄堂里为了维持生计而辛苦的工作。与外滩下那些精美建筑相比之下,就能发现繁华之下是**裸的辛酸。多少个故事,多少个名人,多少个典故多少个记忆都与上海的弄堂不可分的。
让一个住着高楼大夏的现代人去理解什么叫“远亲不如近邻”,他是不会理解,有些人可能在高楼里住了多年也许不知对面人家住的是谁。但是在弄堂里好邻居是比近亲亲近的许多,如果你在外突然下起雨来。等你回家了邻居会对你说你的衣我给你收了,现在在我家。如果你生病家中无人照顾,邻居会义无反顾的会照顾你。
现代人住的越来越大,住的越来越舒服,但是人情越来越冷漠。那时人们住的不好,左邻右里讲话声音大,也能让别人听的清清楚楚。虽然也会因鸡毛蒜事争吵。但是那里的人人情味重,没有现在的人那么现实,至少那时一个为鸡毛蒜皮的事与人争吵看起来小心眼的老太太,不会跌倒后被人扶起来后去讹诈别人去。那时人与人的距离没有现在那么远。有时你劳累了一天,还没有到家走到弄堂口,就有许多邻居向你打招呼,还有些天真的孩子叫着叔叔好,阿姨好。问你你,可以让你劳累一天的你,感到有人关心。爱护。心里会充满温暧。
在赵闯所处的那个时代里人们太过份重视物质生活,没人有会注意心灵上是否得到满足。而弄堂有种宁静的氛围,可以安抚人心。而现在杰森正站在一条巷子的外面,有幸能近距离接触到上海这一有特色的弄堂,多少年来有多少上海人穿梭在这狭窄而悠长的弄堂里,度过他们漫长人生路。
略微停顿了一下,杰森缓步进了小巷子,然后顺着小巷子进了一条弄堂。虽然现在是上海的八月天,气温还是比较热。弄堂里好多人家都已把草席,竹榻,长凳,躺椅都已般在弄堂口,用凉水一冲后就躺在上面怡然自得的纳凉了,此时的弄堂成为热闹,嘈杂充满人情世故的世界。
租界里的中国人对杰森这样的大鼻子外国人早已经见怪不怪,所以对突兀出现在里弄里的杰森也并没有露出什么好奇之色来。倒是杰森对这些大刺刺聚在自家门口纳凉的中国人颇感心痛,淞沪战争已经打响,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已经展开,这些窝在家门口的人们还都沉浸在自己营造出的安逸之中,殊不知这种安逸的生活即将要结束,中国也将陷入长达数年的战乱年代。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35149/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3514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五章 无题)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锋利的柴刀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