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帝喾帝挚帝尧舜禹时代(3380~2073年b·c)。仰韶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和早期龙山文化是帝喾文化(3380~27),典型龙山文化是帝挚尧舜禹文化。帝尧2357b·c即帝位,帝舜2136~2100年b·c(含摄政)即帝位,帝禹2103~2073年b·c,(含摄政)即帝位。夏启守孝三年,于2070年即帝位,为夏朝(代)开始。故公元前2070年为夏元年。
公元前2070年是如何推算出的呢?
1.秦灭西周于公元前256年,灭东周于公元前249年,以此为推算原点。
2.周积年867年,商积年496年(《竹书纪年》)、夏积年471年(《竹书纪年》),则三代相加为249+867+496+471=2083年(b·c)。
3.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商积年629年,夏积年432年(西汉刘歆《三统历》),三代相加则为249+867+629+432=2177年(b·c)。
4.取公元前2083年为三皇五帝时代的下限。 为什么不取2177年为下限呢?这涉及到五帝纪年与尧舜禹治水的洪水灾难的年代定位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靠考古学文化的年代确定。 将考古学年代c14测定与树轮校正年代的谱系,从距今约一万年到距今四千年前后(公元前2000年前后)各相关的考古学年代数据,按时间先后、区域类型排出一个自然发展的连续谱系。我特别注意了同一个文化类型,例如龙山文化,不同地域不同遗址的年代数据,这些数据分期越细、数据越多、年代误差越小。当我把这些数据排成一个纵坐标时,发现同一个文化类型的起始和终止的年代几乎在同一个年代点上。又发现同一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类型的起止年代,有同样的规律。这样就取在年代点上最近的一个年代,为绝对年代。这个绝对年代,去掉±值,作为历史年代的关键点。
于是:
1.据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的终止点,确定为尧遭洪水的始点,然后根据文献记载确定尧舜禹治水(含共工、鲧等治水)的大事记年代点。 2.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时代的洪水年代约在公元前2200~2208年之间,这同时参照水文考古数据可定。据此舍去刘歆、皇甫谧的2177年的帝禹下限。
3.据《尧典》四仲星的考古天文学的复原,推算其观测年代为公元前2357年,定尧登帝位的年代。
4.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等典籍中尧舜禹等五帝的寿数皆有百年,在位几十年到近百年不等,显然是把氏族在位与个人执政混而为一,因此我们尽量把氏族与个人相分离,给出其相对年代和大事记。但难以分得很细。所以禹、舜、尧、挚既作氏族又作氏族首领对待,沿袭了传统的“约定俗成”的说法,又做了与考古文化相对应的协调或调合。但从严格的史学意义上说,这可能是不彻底的,目前似乎只能做到这一步。这或许是一个“尾巴”,留待以后慢慢去割。 四、参加夏商周断代工程高研班取经 1998年2月,我为了全力以赴完成三皇五帝断代工程的写作,提前退休。7~8月参加了夏商周断代工程与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索高级研讨班,想了解夏商周断代的方法,特别是考古学、天文学、文献学如何结合?历史关键年代如何定位?特别是夏的始点在何年?我的这个愿望没有实现。按照我的工作方法,我已完成了《三皇五帝时代》,我想进一步检核自己的成果是否与专家们的成果一致。我和许多学员发现三代断代工程名为“联合攻关”,实仍“各自为战”,缺少通才,没有美术考古专家参与,而恰恰在没有文字明确记载的情况下,美术考古可以确定族属。三代工程把二里头文化作为夏文化的坐标(但这可能是共工氏蚩尤氏在夏代的遗址,肥遗龙是其“虺”族徽),夏墟又没有挖掘出,夏代各王的考古学依据还没有找到,则夏依然只能按文献记载定出上限;殷墟甲骨文研究很充分,殷纪年年表可以解决,共和元年前的西周王位纪年也可解决。当时c14的系列标本还没有测出,而天文学家的知识陈旧,当时一位天文专家竟称28宿是春秋战国时的产物,濮阳西水坡m45蚌塑是冯时先生“摆”的。我还是学到了三条经验:1、制框架表;2、制王位承传年代表;3、考古文化c14系列数据表,把同一类型的标本按时序分出类,再测定其年代,反证考古学文化的实际历史年代,复原古史。 五、三皇五帝年代学研究 考古学文化系列c14数据分析,使我发现在相同的年代跨度里,在古中华大地上并列存在着不同的考古学区域类型,具有历时性的阶段性同一特征;而在上下各是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的转变正与三皇五帝时代相始终。 考古年代表上所明显显示的龙山文化—良渚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大地湾文化—磁山文化—斐李岗文化等阶段性,均与古代同期的洪水天灾相终始。因此可以肯定不同文化类型的更替,是由于上古洪水和海洋进退引起,并同时引发三皇五帝时代的更替,也就是天灾导致了王族更迭,和居民迁出迁入的变换。这使我们理解为什么上古民族迁徙,时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3381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3381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三皇五帝的详细资料集》)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神说要淡定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