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的消长仅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而导致其消长变化的根本原理是阴阳的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阴阳的此消彼长和此长彼消,是建立在阴阳对立制约基础上的盛衰变化,而阴阳双方的皆消和皆长,是建立在阴阳的互根互用基础上的消长运动。
在这里还必须提到阴阳互根。
所谓阴阳互根,又称“阴阳相成”,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又相互依存、相互化生、相互为用、相互吸引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互根指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阴阳互根,是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根据和条件。阴阳双方均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和条件。阴阳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如天与地、上与下、动与静、寒与热、虚与实、散与聚等等,不仅互相排斥,而且互为存在的条件。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阳蕴含于阴之中,阴蕴含于阳之中。阴阳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对立又统一。阴阳相互依存,是指阴阳双方各以其对立面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即阳依阴而存,阴依阳而在,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如上与下,升与降,寒与热,明与暗,兴奋与抑制等,都是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没有升就无所谓降,没有降也就无所谓升;没有明就无所谓暗,没有暗也就无所谓明;没有寒就无所谓热,没有热也就无所谓寒。
如此等等,都说明阴阳中的一方必须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阴阳依存互根的概念来源于古人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或现象以及人体的生命现象的观察与体悟,脱胎于阴与阳“相对待”的概念。
阴阳的概念既然以相对待而生,从日光的向背这一相对待的概念而来,那么古人在观察到阴与阳相对立的同时,也必然体悟到阴与阳是不可截然分开的,是相互依赖而存在的。
既然阴阳是由一分为二相对待而来的,那么就必然具有能够统一的内在机制;阴阳既然具有相互对立的概念,就必然同时具有互根统一的关系。
如上与下,动与静,升与降,左与右,寒与热,明与暗等等,都以相对待而言,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依存互根的,表达了阴阳的对立统一概念。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某种原因而遭到破坏,就会出现“孤阴”、“独阳”。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在自然界则表现为各类植物或动物的不生与不长,在人体则表现为生生之机遭到压抑和破坏而发病,最终导致“阴阳离决”而死亡。
阴阳的互源互用,是指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某些阴阳范畴还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人体内,生命活动的正常有序的进行,也体现出某些阴阳范畴的互源互用关系。以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精与气而言,精有形而属阴,气无形而属阳。精是体内液态精华物质,气是含有巨大能量的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33621/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3362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五百一十二章 互依互存)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月下三石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