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姐儿两你认识?”女子望着她们离开的背影,笑问道。
会嫂子点头道:“认识啊。杨阿婆的两个外孙女。”
“给你家做绣花鞋的那位杨阿婆?”女子眼睛亮了亮。
会嫂子见此,忍不住笑了笑,乐道:“翠竹,你这是又打算给你那弟弟说亲?”
李翠竹叹了一声,“可不是,爹娘着急着想抱孙子,我二弟瞧着却是没那个心思的,相看了好几个姑娘,都没有点头!”
“你二弟今年多大了?”会嫂子一下子记不起。
“快二十的人了。不然,我爹娘也不会那么急。”李翠竹摇着头道。
“啊。都二十了。可真快。说起来,也应该说亲了。”会嫂子瞧着自己的闺蜜说起她那二弟的事情就皱起的眉头,想了想,道:“不然,我帮忙给你打听打听那叫梅子的?我瞧着,那梅子是个能干的——前些日子,也是姐儿两过来集市卖笋子,如今又做了豆豉来卖,年龄虽不大,倒是能主事。”
“那可是麻烦你了。要是这事成了,到时候少不得提一块猪腿肉好生谢你。”李翠竹如今也是没了办法,只得广撒网,捞着一条算一条。她也希望着事情能够早些成了,这样爹娘也就不用那么担心了。
“听着这猪腿肉,这事我也得好生办了才行啊!”会嫂子乐着。
又说了几句,李翠竹提了豆豉,“那我先走了,孩子还在他外婆家,过去接了孩子,也得回去做饭了。”
“那你赶紧过去吧。”
到了铁匠铺,铺子里只有顺竹一人,正在修理一口铁锅,“爹去哪儿了?”
“听书去了。”李顺竹抬头瞧了一眼,“姐,提的什么?”
“豆豉,顺便多买了一些。”
“啊。我刚才也买了豆豉的。”
李翠竹瞧着手里的两包豆豉,“没事,来不及吃,晒干就是了。倒是你,还真像娘说的,你把买菜的活儿,都给揽下了?”
李顺竹一愣,“不过是这些日子得闲,也没事做。”
说了话,又低下头开始干活。
李翠竹便推开门,进了后面的屋子。楼下没人,放下手中的豆豉,踩着木梯上了二楼。窗边的椅子上,妇人抱着孩子,躺在摇摇椅上,吱呀吱呀的轻轻摇着。李翠竹轻手轻脚,声音也轻柔了许多,“小宝睡着了?”
唐氏点点头,“睡着一会儿了。”
“睡着了就把他放在床上去,娘你这么抱着也不累!”李翠竹伸手接过唐氏怀里的小宝。
“这还没睡熟呢。”
小宝一岁多,抱在怀里,软软糯糯的一团,李翠竹瞧着,心里软化成一团,笑道:“陶郎说了,不能惯着孩子呢——往后,怕他没人抱着就不愿意睡觉了。”
“孩子这才多大,哪里惯着不惯着的!”唐氏摇头不赞同道。
李翠竹没打算在这个话题上深究,反倒是把刚才的事情说了。唐氏一听,却是高兴地连连点头,抓住翠竹的手就开始追问,炮弹似的。李翠竹无奈道:“娘啊。这事也急不得的。再说这些事情我眼下也是不知的,等得到时候打听好了,我再和你说吧。”
唐氏转念一想,“也是,都打听清楚了再说。”
——
青梅细细盘算了一下。
大约三十五斤的豆豉,刨去成本,却也净赚了有七十文钱。比起前些日挖竹笋卖,活儿轻松了,也多赚了几个钱。不过青梅知道,这卖豆豉不是长久之计,等得入秋后,天气转凉,这豆豉易保存,做的人家也就多了,到时候自家都有了,谁还会来买?
不过眼下,倒是可以把自家那点豆子都做了豆豉换钱。
当青梅把铜板交出来的时候,张氏愣了愣——刘元和早在青梅盘点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赚了多少,所以倒是镇定了不少。
张氏睁大眼睛,“赚了七十文?把自家的黄豆的本钱刨除了吗?”
青梅点头,“不仅刨了黄豆的成本,我连用的自家辣椒都刨除了的,不过,煮黄豆时烧的柴禾我倒是没有刨除的。”
这豆豉做出来让人买完了,张氏就有一些微微吃惊,没想到还能赚了这么多个铜板——都能买十来斤大米了!
张氏反应过来,笑着道:“我家梅子可真是越发能干了,比娘都还厉害。”
桃子撇撇嘴,不高兴道:“娘,我也帮着一起过去收钱的。”
那委屈的模样,还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张氏笑道:“忘了我家桃子呢!我家桃子也是能干的。”
桃子瘪嘴有些不高兴,“爹,你说呢?”
“嗯?”刘元和旋即明白过来,笑起来,“我家桃子可是比姐姐能干多了。”
桃子听了这话,那张委屈的小脸才扬起灿烂的笑容,高兴了不少。
青梅道:“娘,我还打算做两次豆豉,你看行吗?”
这事张氏自然答应了。前两日之所以犹豫,还是因为担心这豆豉花了功夫做出来没人愿意买呢。
中午吃了饭,青梅烧火煮黄豆,张氏顶着大太阳出门去找扁竹根……
做完这些,在堂屋坐下来歇息,张氏道:“今儿玉米都晒干了,傍晚的时候,得去把风箱借回来,扬了灰尘,收好才行。”
刘元和道:“到时候看看长明在做什么,让他搭把手,和你一起抬。路不好走,梅子抬着不会走。”
青梅印象中,倒是记得这风箱的——这风箱可不是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30635/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3063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21.第21章 21 大姐)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冬月三十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