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国策- 第四十一章 明争暗斗(2/2)

文/闪烁
国策 | 本章字数:1318  | 国策txt下载 | 国策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三国之青州天道狼行清客回到过去当先生谋将三国大宁国师嫡女猖狂重生吕布一统三国这个罪人有点神北洋之华夏帝国三国之鬼谋王冠边上的几何币
工作的成绩非常惊人,连外界都认为王元庆将在2o22年返回中央。问题是纪佑国不但不表态,还不提任何意见,潘云生与彭茂邦只能硬着头皮上。

赵润东地态度很含糊,庞兴龙则左右为难。庞兴龙必须依靠赵润东,不然会被彭茂邦与潘云生吃得死死的。在赵润东态度不明地情况下,庞兴龙不但不能摆明了反对王元庆返回中央,还不能明确支持王元庆反对中央。在不得不表态的情况下,庞兴龙只能左右逢源,提出了三个候选人。

赵润东不表态,不是不想表态,而是碍于纪佑国的面子不好表态。

庞兴龙先提出黄国巍与顾卫民,摆明支持顾卫民,因为谁都知道黄国巍只能干外交,不是当总理地料。庞兴龙支持顾卫民的原因很简单,顾卫民是赵润东的“部下”。赵润东提出顾卫民的缺点,主要是试探纪佑国的态度。结果纪佑国没表态,潘云生与彭茂邦却“打蛇随棍上”,间接“否决”了顾卫民,摆明不支持顾卫民出任国务院总理。

在此情况下,赵润东不考虑纪佑国的感受,也得考虑潘云生与彭茂邦地感受。

最终,除了纪佑国,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赵润东的身上。

“从地方提拔官员也是个办法。”赵润东呵呵一笑,说道,“其实,最大地问题不是国务院总理人选,而是下一届领导班子中太多新面孔了,即便年轻人的能力不错,在经验方面也有所欠缺。老的走了,问题难办啊。”

虽然赵润东回避了直接问题,但是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彭茂邦抽了两口烟,朝潘云生看了过去。

在“总参军情二人组”中,彭茂邦主要贡献影响力,潘云生才是“狗头军师”。

“老赵这话确实没错。”潘云生灭掉了烟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年轻人缺乏经验,我们可以扩大领导班子地规模,大家群策群力,总比几个人开闭门会议好得多。这样一来,不但能够起到老人带新人的作用,还能把握好方向,保证不在大方向上出问题,保持政策的连贯性。

听到这话,刘晓宾偷偷踩了李存勋一脚。

潘云生的话非常有水平,不但化解了矛盾,还为王元庆争取到了更加光明的未来。

“小潘说得没错,我们都年轻过,经验是一点一点积累的,如果不给年轻人锻炼地机会,怎么让他们长经验?”彭茂邦有点后知后觉,“只要老赵在,大方向与政策的连贯性都不是问题。扩大领导人班子地规模,还能让更多的年轻人获得锻炼机会。不说明年地事情,从长远考虑,都应该这么做。”

庞兴龙暗自苦笑了一下,没再多说什么。

“这么说来,我觉得可以增设国家副元。”赵润东摆明了态度,“这几年,我的身体也不大理想,增设国家副元很有必要。”

这番话表明,赵润东采取了以退为进地策略。

国家副元的最佳人选肯定是地方官员,而不是在中央混了几年,已经拥有了人脉的国务院官员。如此一来,王元庆成为了国家副元的唯一选择,顾卫民则是国务院总理的最佳选择。看上去,国家副元更有分量,实际上却没有多少实权。只要没有确定下一任国家元,国家副元就是“备份”。赵润东这么做,无疑是想摆脱纪佑国的影响,不让王元庆在中央挥太大的作用。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潘云生与彭茂邦也有点为难。

“看来,今天我来的确实不是时候。”纪佑国长出了口气,说道,“忙了一上午,我还没有吃午饭呢。先去吃饭吧,下午你们继续讨论,我可得回去教外孙女了。”

纪佑国出来圆场,讨论到此结束。

*****

封推期间,半小时一更,闪烁更兄弟们一起疯狂,让大家爽个够!

啥支持都来点吧


状态提示: 第四十一章 明争暗斗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四十一章 明争暗斗(2/2) 返回《国策》目录下一章:第四十二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寒门风骨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南宋之帝王大业最强大唐之席卷天下烟冥望阡陌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