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陆军上将,袁晨皓不可能不明白裴承毅的意图。
问题也就出来了,如果美国当局决定增兵俄罗斯,并且把大陆战场当成陆军的要战场,那么受到影响的就不仅仅是第二轮进攻战役,还有今后的所有进攻行动,即整个战争计划都得做出调整。
对此,裴承毅也给出了明确答复,即在打赢第一“讣攻战役。美国开始大举增兵俄罗斯兰后。可以适当推必愕…轮进攻战役的起时间,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对第三轮进攻战役、以及整个大陆战争的作战计划做出调毒。按照袁晨皓的说法。当时裴承毅已经暗示会向大陆战场上增兵,而且把战争的计划时间由 年延长到蚌。当然,前提是,必须在大陆战场上重创美国陆军。
让人不太理解的是,袁晨皓没有争辩,全盘“采纳”了裴承毅的建议。
当然,有人会说,裴承毅才是共和国的最高统帅,虽然袁晨皓是总参谋长,但是作为军人,也得服从命令。
显然,情况没有这么简单。要知道,在此之前,裴承毅一直主张把重点放在太平洋战场上,而不是放在大陆战场上,结果正是在袁吴皓的坚持下,大陆战场才获得了与太平洋战场同等的地位。如果袁晨皓是一个只会服从命令的军人,他就不会在向左向右的问题上与裴承毅对着干了。 回到本质问题上,即该怎么打这场战争,就不难明白袁晨皓为什么没有在改变大陆战争计 的问题上与裴承毅对着干了。说白了,袁晨皓有私心,裴承毅也有私心,一个想借此机会重振陆军,另外一个则想平衡各军兵种以推动军事改革。调整大陆战争计划,在大陆战场上与美国陆军决战,对袁晨皓没有坏处。不管怎么说,大陆战争的规模越大,陆军的地位就越高。当然,这对裴承毅也没有坏处。美国陆军把主力部队派往俄罗斯,自然难以在其他战场上力,也就难以开辟新的战线。从而让共和国的其他军兵种能够在其他战场上挥更加重大的作用。
当然,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不管怎么说,在短短 o多天里,袁晨皓肯定无法对第二轮进攻战役做出全面调整,也就只能像裴承毅要求的那样,适当降低战役目的,以战术调整的方式,来改变部队的作战行动。
显然,第二轮进攻战役也就因此变了味。
战役开始后,共和国陆军的意图就再明显不过了,即重点扫荡内高加索地区,在北方战线上以防御为主,中部战线则以战术进攻来牵制南下增援的俄军部队,确保在南方战线上能够获得兵力与火力优势。
虽然是很传统的打法,而且战役企图完全明朗化,但是在战役开始后的乃小时内,俄军与才刚到达的美军仍然疲于奔命。如果说美军手忙脚乱是因为初来乍到,还不太熟悉开春后泥泞的俄罗斯大平原,那么俄军手足无措就让人很难理解了。不管怎么说。俄军也为这场战役准备了好几个月,光是动员的民兵游击队就过了 凶万。通过过重方式送入占领区的枪支弹药更是难以计算(当时俄军还别出心裁的研制出了一种“包裹炮弹”即将枪械的零佩剑与步枪弹药装进电磁炮的炮弹里面,然后向占领区内的特定区域投射这种炮弹,为占领区内的游击队提供作战物资),在共和国陆军采用基本战术的时候,俄军应该更加适应这种相当原始的打法,而不是摸不着北。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俄军肯定是犯了“先进战术综合症”。
说得简单点,经历了第品轮进攻战役后,俄军肯定对共和国陆军、特别是共和国陆军的基本战术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别的不说,在奥伦堡与乌法的战斗中,共和国陆军第七战斗单位与第十战斗单位的表现就让俄军大为震惊,甚至让俄高层都惊出了一身冷汗,紧接着第沁战斗单位在马格尼托格尔斯克的阻击战。更让俄军重新衡量共和国陆军的战斗力,连俄罗斯总统契力亚科夫都得为此专门到部队去鼓舞士气。当共和**队再次起进攻,俄军高层肯定不会把战斗看得那么简单,从而认为共和国陆军在采用基本战术的背后,肯定有着更加重大的企图,不然不会如期轻易的暴露战役目的。
更重要的是,这次共和母陆军动员了旧个战斗单位,还得到了迟个盟国师的支持。
单从兵力上讲,在比第一轮进攻战役多出了近3倍的情况下,共和国陆军会为了内高加索那块巴掌般大小的地方而大动干戈吗?要知道,以共和国陆军的战斗力计算,总兵力过的万的侣个战斗单位足以打到莫斯科了。虽然内高加索地区是俄罗斯的粮仓,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共和国并不缺粮、更不缺少矿产资源,比起俄罗斯的源地,内高加索的吸引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由此可见,当时俄军高层肯定认为共和国陆军在借扫荡内高加索地区。为进军莫斯科创造机会。这也很好理解,“休战”几个月,俄罗斯已经初步完成战争动员,新组建地面部队接近劝万。加上美国陆军派来的精锐部队,共和国陆军进军莫斯科的难度并不要想降低风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8703/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870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七十九章 俄罗斯泥潭)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闪烁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