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从历年底开始,契力亚科夫的影响力越来越弱,乔德诺维奇却越来越强势。
站在个。人立场七,切尔温斯基并不希望契力亚科夫这么做,毕竟没有契力亚科夫的约束与制肘,乔德诺维奇将更加肆无忌惮,那些主战的要员肯定会把俄罗斯推入深渊,到时候谁也救不了俄罗斯。可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切尔温斯基不得不接受契力亚科夫的决定,因为契力亚科夫不妥协的话,只会使俄罗斯四分五裂,而这也正是俄罗斯的敌人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俄罗斯不能分裂,就只能奋起抗争。
两个月前,也就是8月6日夜间到8月7日上午的那次会议上,切尔温斯基就按照契力亚科夫的安排,转变了立场,开始支持乔德诺维奇的主战决策。当然,在大方向上向乔德诺维奇妥协,不等于在细节问题上做出让步。在那次会议上,切尔温斯基就明确表示,俄军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而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俄军击败共和**队的可能性为零。肯定会遭受惨败。因为另外几位军种司令也支持这一观点,要求获得更多的备战时间,所以在会议结束前。契力亚科夫给了切尔温斯基等人2个月的时间,让他们到各主要基层部队去了解实际情况。以此为基础制订详细的备战计划。
正是如此,直到旧月8日,切尔温斯基才带着草拟好的备战计利回到莫斯科。
可以说,无巧不成书,切尔温斯基赶了个大热门,而那些提前完成基层考察工作的军种司令就要比他从容得多了。当然,切尔温斯基并没告诉其他人,如果不是共和国国家元在罗马做出了那么大的举动。迫使俄罗斯当局以强硬立场应对。在波兰引了俄示威,导致俄欧关系骤然紧张,他还不会急着返回莫斯科。反正按照俄军的惯例,什么事情耽搁十天半个月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完全没有必要按照总统的规定,实打实的在两个,月内完成基层考察工作。正是受此影响,切尔温斯基带回来的只是一份草草拟订,还没有修改润色的备战调查报告。
考虑到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切尔温斯基一再把言机会让给其他军种司令。
会议进行了一大半,这位统帅数十万军人,最年长的军种司令仍然没有说一句话,完全成了听众。
问题是,切尔温斯基不可能把嘴巴放在家里,只带耳朵来参加会议。
同样的,主持会议的契力亚科夫、以及在会议上喧宾夺主的乔德诺维奇也不会让切尔温斯基只听不说,把意见与观点烂在肚子里面。
在杜可夫上将介绍完天军的建设情况之后,契办亚科夫与乔德诺维弃同时把目光转向了缩在角落里的切尔温斯基,而且均露出了要切尔温斯基表意见的神态,乔德诺维奇甚至有点不耐烦的敲起了桌子。
见此态势,切尔温斯基也没办法继续躲闪。
与契力亚科夫交换了一下眼神之后,陆军上将灭掉了即将燃尽的烟头。拿起放在旁边椅子上的文件起身走上了讲台。
既然要说,就得说透彻一点!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8703/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870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十五章 战略天才)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闪烁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