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有谢小‘玉’一人或许还解释得过去,但是在他之前至少还有一个人进入过昆仑,里面必然有某种说法,十有**和因果有关。
《天视地听》不短,前前后后有六千余字,考虑到这群人的底子差到极点,可能看着功法都不会修练,谢小‘玉’干脆好人做到底,加了一大堆注释。
谢小‘玉’在这方面很有经验,他教过李光宗、李福禄和那几个愣子,教过王晨、吴荣华等人,还教过他的父母兄弟姐妹,面对这些没什么底子、刚刚入‘门’的修士,远比其他人有经验得多,他甚至还写了几种方便修练的快捷方式,如果这样还不成,那他实在没办法了。
等抄写完成,墨迹晾干,在旁边翘首以盼的老者眉开眼笑,拿着这篇功法去找其他徒弟。
这边事了,谢小‘玉’估计昆仑里面的那个“他”恐怕已经休息够了,他不再‘浪’费时间,盘‘腿’坐好,运起《大梦真诀》片刻的工夫,谢小‘玉’再一次回到太古之时。
一切都如同梦境一样,看到的东西总有些朦朦胧胧,不是很清晰,好在谢小‘玉’一直修练《太上感应经》对这种状态已经相当熟悉。
谢小‘玉’没有急着出去,上次他实在太莽撞了,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以至于这具身体支撑不住,他不能再重蹈覆辙,必须劳逸结合,该休息的时候得休息,除此之外,他还得好好想想下一步怎么办。
谢小‘玉’要找祛除那道神念的办法,但他总不可能冒冒失失跑到一位长老面前,直接告诉对方他是从后世来的,碰到一点麻烦,需要他们帮忙,对方不把他当作疯子也会当作傻子,他得编一个说得过去的谎言。
谢小‘玉’突然觉得很可笑,他都快变成谎言大师了,骗了后世骗前世,走到哪里骗到哪里。
除此之外,能进入昆仑是天大的机缘,谢小‘玉’觉得得尽可能多捞一些好处。
首先谢小‘玉’想到的是功法,太古之时的功法大多粗浅,但是别有奥妙,就拿那位前辈得到的初版《‘混’元经》来说,能让一个资质普通、缺乏指点、又没什么资源的人修练到道君境界,这就很不容易。
谢小‘玉’也有一部从太古之时流传下来的功法,那就是《大梦真诀》。这部功法有梦中演法的奇效,不是后世的功法所能比拟。
这件事也不简单,谢小‘玉’甚至连那些长老说什么都听不懂,就算将功法放在他面前,他也听不懂、看不懂。
除了功法之外,另外一座宝藏就是四处可见的大道痕迹。
这是太古之时的修士最幸运的地方,大道显‘露’,只要睁开眼睛,大道无所不在。
太古先民的强大远远超乎谢小‘玉’的想象,不说那些长老,就算是一般的武者,实力也相当恐怖,他们一拳打出,隐约间和大道契合,随手一击就可以撕裂空间,这在后世根本无法想象。
太古之时的人族虽然如同五、六岁的小孩还显得稚嫩,却得天独厚,如同出身王侯之家,长在繁华都城,有鸿儒传授知识,所以小小年纪就已经博闻强识,而后世的人族则如同生在山沟,长在大漠,常年不见外人到来,消息闭塞,活到七、八十岁也仍旧见识浅薄。
有幸回到太古,谢小‘玉’觉得不能白来一趟,也不能像那位前辈一样捡了芝麻丢掉西瓜。
将所有头绪全都仔细理了一遍,谢小‘玉’总算有了主意。
对一个不熟悉山林的人来说,打猎不如布设罗网,前者需要胆量、勇气、体力和技巧,后者只要耐心。
出了山‘洞’,谢小‘玉’信步而行,寻找着合适的地方。
一圈转下来,最终谢小‘玉’选择一片突出的石台,因为从山腰上下来,必然会经过这里,那些长老肯定会注意到他。
接下来,谢小‘玉’要做的就是修练。
看着眼前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谢小‘玉’回想着陈元奇说过的悟道步骤。
练气、真人、真君、道君……这种区分境界的方法是远古后期提出,因为那时候大道已经不显,想感悟大道没有以前容易。
练气自然用不着解释,就是练那一口真气,而接下来的两个境界为什么叫“真人”和“真君”?何谓“真”?真就是本质——修练的本质、力量的本质、这方世界的本质,也包括自我的本质,没找到,就是真人;找到了,就是真君,明白了自我的本质,所以能神魂不灭。
不过这还不够,还要深究下去发掘出本质背后的根源。
根源就是“道”,触及“道”、感悟“道”,就是道君。
此刻,谢小‘玉’已经到了这一步,后世大道隐没,天道深藏,想感悟道,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机缘凑巧,触‘摸’到“道”的边缘;现在不同了,身处于太古,眼之所及尽是大道痕迹,他只需要捕捉到那些大道痕迹,然后潜心感悟。
不过‘精’力与时间毕竟有限,谢小‘玉’顶多在这里待上四个月就得赶回去,所以他必须有所选择。
后世悟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专‘精’,只‘精’于一种或者几种大道,拚命往深处挖掘;另一种则是博采众长,触类旁通。
这两种谈不上谁高谁低,深钻有深钻的好处,像剑修就是专‘精’一道,战力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8117/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811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25章 昆仑,太古)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蓝晶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