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石门后的情况,余弦有过很多想像,却没想到,会是现在这个样子。/p
死人,全都是死人。/p
而且尸体保存得非常好,保持着死亡时的状态,没有任何腐烂的迹象。/p
养尸地!又是养尸地!/p
这些尸体男女老少都有,衣着的款式也有很大时间跨度,有的男性尸体还穿着中山装,有些则穿着乞丐装牛仔裤。/p
有的穿着大裤衩子,有些还裹着军大衣。/p
余弦意识到,这些人是在不同年代、不同季节来到的这里。/p
他们死亡时,肯定经历了痛苦而可怕的事情,表情狰狞,肢爪扭曲变样,浑身上下血肉模糊,就像刚变成鬼的郎昆和杨卫东。/p
任何事物,只要在数量上形成一定规模,就会显得非常壮观。/p
这些尸体也是这样的,多到根本数不清,密密麻麻的铺在一座大殿里,交织起来的景像,就像是人间炼狱。/p
一个白衣鬼走了进来,他的脸被白布遮住,淡定的从余弦身边经过,跨过重重尸堆,走向大殿的正中。/p
那里是一座梯形高台,高台之上原本应该摆放着什么东西,现在却是光秃秃一片。/p
白衣鬼走上高台以后,身影突然恍了恍,原地消失不见。/p
照幽眼看不见白衣鬼的去向,只能耗费元气,动用一下天眼。/p
不过这一次开天眼与以往不同,开眼瞬间,余弦就感到眉心一阵剧烈疼痛,纵使他努力坚持,也只维持了极短的时间。/p
反观自身,这一瞬的天眼,居然消耗了他足足一成元气。要知道余弦体内元气雄浑,堪称恐怖。/p
他的一成元气,甚至比别人全身元气都多。/p
造成这种情况的唯一解释,就是天眼所见之物,已经触犯到某种禁忌,遭到反噬了。/p
那么开天眼的一瞬,余弦到底看见了什么?/p
高台上竖立着一座青铜古棺,古棺之上没有什么装饰,却铭刻着一道大大的符箓。/p
只一眼,看得不太真切,若余弦没有看错,那应该是七级符箓——太平令!/p
太平令出,尸鬼臣服!/p
这是已知的上品符箓中,唯一同时具备封魂和镇尸效果的符箓,威力比华清池里的门神恐怖多了。/p
不管是谁中了这道符,哪怕是个活人,也一辈子翻不了身。/p
余弦很好奇,棺材里到底躺着哪个倒霉鬼,青铜造棺就算了,居然还被太平令压着。/p
而且,那棺材还是竖着放的,死了都不让人躺下来。/p
搞这么大阵仗,里面的仁兄肯定猛到扭曲,这是常识。/p
余弦也穿过重重尸堆,走上了高台,发现高台上有重物压过的痕迹。/p
看来这里曾经,确实有过一口铜棺,就是不知道去哪儿了,难道又是盗墓?/p
余弦很快打消了这种想法,且不说盗墓贼能不能活着闯过困阵,就算进来了,没有吊机也别想搞走青铜棺。/p
正在这时,又有三三两两的白衣鬼走进大殿,青一色白布遮面,进来后就径直走向中央高台。/p
他们从余弦身边经过,没有试图攻击,也不会害怕他自然释放的气势……/p
好吧,是大枪上的气势,赵咸鱼有个卵的气势。/p
他们的目的地,就是地上被青铜棺压出来的印痕,一步踏上,立刻就会消失不见。/p
无论是困阵内的百鬼出行,还是殿里的千人大葬,又或是天眼所见的青铜古棺,阵势都搞得太大了。/p
所谓珍爱生命,娶妻小小。/p
以赵咸鱼的性格,这趟浑水蹚成现在这样,后面已经可蹚可不蹚,要蹚也全凭他心情。/p
可他答应了杨卫东的鬼魂,会一查这里的究竟,还他一个安心。/p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刀山火海也要踏一回。/p
是的,赵咸鱼就是这样的人,很好的正经少年。/p
他选择继续蹚下去,绝对、绝对、绝对不是因为!/p
青铜棺中很可能杵着具古僵!/p
古僵体内恰好还有僵尸涎!/p
可以让他无限啪啪不掉级的神奇玩意!/p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p
邪魔当道,咸鱼当先,去也!/p
余弦一步踏入青铜棺印,身形一恍,人已消失在高台之上。/p
玉柱山外围,大椿很奇怪,为什么小虎牙会突然消失不见,而他仍困在原处。/p
天空变得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雨。/p
大椿有些担心,因为他挂在外面的内裤还没收,假如下雨打湿了,他回去势必没得换,少不得又要把身上这条反过来穿。/p
小虎牙不见了,他也没闲着。困扰他的幻境依然存在,他从困境原点出发,向着山下一路小跑。/p
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被传送回原地,然后再向着山下继续跑,如此反复。/p
凭借着过人的体力,以及下山的山势,大椿跑得很悠哉,都不知道跑了多少里山路。/p
有的人,你觉得他傻,他也不是真的傻,至少不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傻。/p
师兄当年指点他驳阳怒时曾说过,元气总量恒定,消耗越快,功率越大,持续时间越短。/p
大椿认为,困住他的不管是鬼打墙,还是别的什么幻境,想要阻止他离开,就必须不停的消耗能量。/p
他向山下跑,幻境就要不停的把他搬回山上,每搬一次,就要消耗能量,能量耗尽,幻境自解。/p
之所以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56268/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5626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14章 小心身后)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别江南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