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有经略帅司总领军政,又有总制置使这种临时老大,还有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这些制衡司法和民政。
知府衙门、知县衙门都有六曹,地方还有治安巡检、土军、弓手等等势力。
试想想,张浚和杨沂中一套清查的命令下去后,要经过层层官僚执行,这个过程会消化掉多少真正清查?
这就是制度的弹性。
而现在遇到的最大的弹性就是范致虚。
范致虚是永兴军路经略使,永兴军路位于陕西腹地,治府在京兆府,也就是以长安为中心。
如果没有张浚这个总制置使,范致虚在陕西六路经略使地位是最高的。
历史上靖康年间总领二十万大军勤王的也是他范致虚,而不是鄜延路经略使张深。
这更说明了大宋军政制度的弹性。
也正是在这种弹性的制度下,赵宁才敢雷霆君威般地要对陕西动手。
十二月二十九日,大雪,在陕西开始大清查的时候。
泾原路西安州通判任得敬连夜逃离,潜入会州,通过一路撒钱的方式,越过会州,进入了西夏境内。
靖康四月十二月三十,除夕这一晚,任得敬抵达兴庆府,将目前泾原路的实情告诉给了夏主李乾顺。
就是这样一个官员,加速了第六次宋夏之战的到来。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55879/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5587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342章 第六次宋夏之战?)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画凌烟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