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全身一颤,脸色有些发白,额头有些冒汗,但依然还是用坚定的语气说道:“臣明白,陛下知遇之恩,臣万死不辞!”
王安石变法失败再先,引起的争议到现在都还没有消停,甚至很多人将大宋衰弱责怪到王安石变法。
现在赵官家又准备公开开始新政了,谁的压力最大?
除了皇帝,当然是宰相的压力最大。
这届宰相不好当啊!
现在是喷陈东,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开始喷赵鼎。
靖康三年六月初一,东京日报开始抽调人手,分别往京畿路东辅拱州、西辅郑州、南辅颖昌、北辅澶州。
京畿四辅是拱卫京师的要地,也是重中之重。
也是在同一日,皇城司各指挥使也进入到四辅之地。
六月初二,军政院发出调兵令,由赵官家最后签署,以平定匪患为由,往四辅再各增兵一万。
同一天,政事堂出台《京畿路商人惠泽条例》,对各州府大商人给出盐引、茶引优惠政策,四辅重商连夜抵达京师,在政事堂拜见宰相。
也是在同一天,京畿路转运司衙门以马上要收夏税为由,召集了以往所有收农税的吏员,对吏员的俸禄发放、福利政策,进行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并且推出了《京畿路吏员条则》,吏员可以入新官学,接受教学,通过考试,可以升为官员。
这是一次对吏员改制的试探。
大宋朝有官弱吏强的毛病,许多具体执行的事物都必须由吏员来执行,但吏员往往被官员瞧不起。
这种矛盾其实对于朝廷行政执行有很大的损耗,例如第三次宋金之战爆发之初,京东东路吏员罢工,原因是拖欠俸禄。
吏员对朝廷没有归属感,纯粹就是拿钱办事。
而京畿路的这次试探性吏改,就是为了提高吏员的待遇,并且打通吏员上升的通道,让吏员彻底融入到官僚体系中来。
六月初六,农政司大司农陈东向朝廷提报《京畿路新农政》。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55879/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5587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93章 京畿路新政特区)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画凌烟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