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是一座美丽的古城,/p
纳西古乐使它中外传名。/p
可一场96。2。3大地震,/p
使许多孩子失去了双亲。/p
地震孤儿年幼凄楚的命运,/p
牵系着社会上一颗颗慈心,/p
一群中外民间的爱心妈妈,/p
为孤儿们拉起大爱的围屏。/p
她们多方筹划热心捐款,/p
办起一座少数民族孤儿院,/p
把几百名眼挂悲泪的孩子,/p
搂贴自己慈暖温润的胸间。/p
孤儿最小的仅有三岁年龄,/p
爱心妈妈荡去母爱的暖云,/p
为他们喂饭冼身端屎擦尿,/p
天寒天热替他们添衣驱蚊。/p
每当儿童节和中秋节到来,/p
爱心妈妈从北京昆明新西兰飞临,/p
给孤儿们玩具和食品,/p
使宁静的孤儿院荡起节日的喜氛。/p
孩子们在庭院里挂起红灯笼,/p
围着爱心妈妈欢快地旋蹦,/p
唱儿歌跳起充满天趣的童舞,/p
嫩脸庞上飘逸人间关爱的浓芬。/p
孤儿们走出失去双亲的阴影,/p
地震的乌云被慈善的风吹遁。/p
爱心妈妈见他们生活正常快乐,/p
人人心间涌起无比宽慰的波纹。/p
太阳从滇西北的山岭上匆匆升起,/p
月亮从孤儿院的檐角急急地坠落,/p
孤儿们在这里吃穿不愁地生活,/p
爱心妈妈付出了不寻常的辛苦!/p
孤儿院有400多张的小口洞,/p
每天光吃粮食就需80多斤,/p
一年生活学习费需几百万元,/p
这是一笔多么巨大难筹的资金!/p
艰辛敌不住母性大爱的云光,/p
爱心妈妈解囊倾出自己的深情,/p
捐存款卖别墅义诊求企业家支助,/p
儿童基金会及时吹拂湿润的暖风。/p
孤儿院在四方关爱的暖流里延伸,/p
孩子们在人间慈善的浓情里生长,/p
转瞬已有20多名孤儿长成青年,/p
考上京杭的高校去学科技长学问。/p
2009年一个风清云白的清晨,/p
孤儿院两名傈僳族的低龄男童,/p
要回村看望六载未见的祖父,/p
一位爱心妈妈热心带他俩登程。/p
面包车掠过滇西北贫脊的山岭,/p
颠簸里来到男童出身的山村,/p
可爷爷几年前就已贫病离世,/p
祖居的土屋门扉在凄风中零丁。/p
兄弟俩在地震中失去了双亲,/p
现今六载未见的爷爷又归苍溟,/p
至此家中已无一个在世的人,/p
唯见坡岭父母的坟顶野草青青。/p
兄弟俩的心间生出无尽的悲楚,/p
蹲在祖屋墙脚流下长长的泪纹,/p
他们年迈的外婆闻讯从外村赶来,/p
凝望孤凄的外孙忍不住老泪盈盈。/p
外婆叮嘱外孙在孤儿院安心读书,/p
长大后报答爱心妈妈的慈怀厚情。/p
傈僳族孤儿稚嫩的面庞挂满泪水,/p
对着羸弱凄楚的外婆点头频频。/p
弟兄俩把带给爷爷的一兜水果,/p
缓缓放入外祖母泪湿的前襟间,/p
一步三回首地离开祖居的山村,/p
随爱心妈妈复返远方的孤儿院。/p
孤儿院的庭空移过一片白云,/p
弟兄俩听见云肚里双亲的叮咛,/p
孩子啊孤儿院就是你们的新家,/p
爱心妈妈胜过生育你们的双亲!/p
2010、3、/p
(本章完)/p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55719/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5571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0章 丽江孤儿院)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东楚金土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