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达玛灭佛一百年之后,佛教后来由原西康地区和卫藏地区再度传入,藏省佛教又得复苏。朗达玛灭佛之前佛教在藏省的传播称为藏传佛教的“前弘期”,之后称为“后弘期”。藏传佛教后弘期根据佛教传入路线的不同,分为上路弘传和下路弘传。这样,佛教逐渐在吐蕃复兴,并发展成独具高原民族特『色』的藏传佛教,而且从11世纪开始陆续形成各种支派,到15世纪初格鲁派的形成,藏传佛教的派别分支才最终定型。主要有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等前期四大派和后期的格鲁派等。格鲁派兴起后,噶当派则并入格鲁派而不单独存在。/p
藏传佛教的派别差异既不像印度的小乘十八派是由于其遵行的戒律不同而分派,也有异于印度的大乘因其主张的教义不同而分派。其派别差异是因不同师承、不同修持教授、所据不同经典和对经典的不同理解等佛教内部因素和不同地域、不同施主等教外因素而形成众多派别。这是藏传佛教的又一特点。/p
藏传佛教教义特征为:大小乘兼学,显密双修,见行并重,并吸收了苯教的某些特点。传承各异、仪轨复杂、像设繁多,是藏传佛教有别于汉地佛教的一个显着特点。显宗说一切有部、经部、唯识、中观四宗中以中观为最发达。/p
宁玛派(r-ba)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一个派别。“宁玛”(r)藏语意为“古”、“旧’,该派以传承弘扬吐蕃时期译传的旧密咒为主,故称为“旧”;其法统与吐蕃时期的佛教有直接传承关系,历史渊源早于后弘期出现的其他教派,故称为“古”。通称“旧译密咒派”。它是最早传入藏省的密教并吸收原始苯教的一些内容,重视寻找和挖掘古代朗达玛灭佛时藏匿的经典。由于该教派僧人只戴红『色』僧帽,因而又称红教。/p
除了宁玛派之外,/p
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等教派还属于比较弱小的新兴教派。/p
噶当派创建于1056年。藏语“噶”指佛语,“当”指教授。通俗说法是用佛的教诲来指导凡人接受佛教道理。噶当派的奠基人,是古格时期从印度迎请过来的着名佛教大师阿底峡,热振寺是噶当派的主寺。该教派以修习显宗为主,主张先显后密。/p
可惜格鲁派还没有出现,活佛转世制度的采用是格鲁派走向兴盛的转折点。清代格鲁派才形成**、**、章嘉活佛(内蒙古)、哲布尊丹巴(外蒙古)四大活佛转世系统。/p
借鉴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传教手段,也许我们也能通过差异化税收、医疗体系、教育差异化、福利差异化、就业差异化或者铁血的消灭异教徒手段来推进这个藏传佛教的进展?”/p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54837/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5483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十三章 最靠近西天的地上佛国)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时空寡头koen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