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闲一向认为这与官渡之前的那一段可以称为袁家的《隆中对》。袁绍一生就奉行此策略。其中把“黑山”列为与公孙瓒同等的大敌。况且张燕活动于冀州山区,更是心腹之患。而没有最终消灭张燕,不失为袁绍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张燕的争霸过程大致分以下阶段,首先取得合法地位。张燕羽翼渐成后“灵帝不能征,河北诸郡被其害。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平难中郎将。”也就是说,实际上张燕这时已经靠手中武力,取得了东汉政府的承认,正式成为了地方军阀割据势力,。在汉末群雄中,早于他的可能只有刘焉,当然,不可否认其活动方式仍具有山贼性质,就是因为张燕具有合法地位,而大家都知道,长安的汉政府由李傕郭汜控制,他们与袁绍是政敌,在他们看来,窃据冀州的袁绍才是贼,因而想借张燕的力量攻打袁绍。张燕也乐得有这么个正统名分。然后就是联合公孙瓒,就中取利。袁绍让渤海太守于公孙瓒之弟公孙范,不是象所说的惧怕公孙瓒。公孙瓒是既定的头号大敌,怎么可能反而去助长他的势力?其用意问闲认为是让公孙瓒去替他抵挡当时气焰正盛的青徐黄巾军,期待他们两败俱伤。公孙瓒也不是第一回当这种冤大头,当初取冀州时就被袁绍利用过。本来这确实是条不着痕迹的妙计。但公孙瓒也真厉害,大破黄巾,势力大张,图取冀州。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张燕见状,联合公孙瓒。接下来就是着名的界桥之战,此战可说是北方形势的转折点。张燕也看到了这一点,据记载:“袁绍与公孙瓒争冀州,燕遣将杜长等助瓒,与绍战,为绍所败”说明二者已经建立了正式的政治军事同盟。因此在这种关键战役中,张燕不可能不出兵作战。然而,为什么不出重兵?其实原因很简单,前面已经说过。公孙瓒也是位志在天下的英雄,早就预先安排了自己的冀州刺史,此战若胜,将吞冀州,这也是志在冀州的张燕不愿看到的。因此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下,二者的同盟也仅仅限于互相救援,不可能通力合作,后来公孙瓒败,求张燕救而不及,说明他们的同盟一直维持到最后,直接冲突,公孙瓒死后,张燕与袁绍的矛盾更加激化,展开直接军事冲突。/p
值得一提的是张燕曾经取得邺城,张燕趁袁绍攻破公孙瓒的间隙,奇袭攻取邺城,这是他军事生涯的一个亮点。但也迫使袁绍开始与其正面决战。/p
战争结果写的很简略,但问闲认为肯定非常激烈。数千骑兵,在后汉末期的冀州,是规模相当大的战争了。如果无吕布之助,结果真的不定如何!而吕布轻慢袁绍手下也是由于此功,由此可以想见战争的困难。/p
这也是张燕争天下的最后一搏,失败后就回山继续做他的老本行——山贼,直到降曹。袁绍虽惨胜,但也无力将其消灭。也就无可奈何了。/p
总的来看,张燕一生中只进行过一次大规模战役,其余时间都是在外交与阴谋中度过,最后还有好结局。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在重视门第的封建时代,张燕因其山贼出身而被史家有意忽视,他也该算是乱世群雄之一吧。至少不应该与张绣陶谦张扬之流并列。/p
“好,出兵,兵发邺城,老子带你们去搏一搏前程”。/p
张燕的确累了,不想带着这些将士四处流窜了,山贼的名头,并不好听,他这个黑社会老大哥,日子也不好过,尤其是要带着这么多的弟兄。/p
张燕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不过也是一个理智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他除了躲着,就剩下两个选择了,要么投靠刘毅,要么屈服于袁绍。/p
而张燕想都没想就选择了刘毅,袁绍这家伙心太狠,主要还是打仗这么多年,恩怨太大了,放不下,还不如选择一个口碑好的刘子昂,起码人家真心接受过黄巾的投靠,真的做到了一视同仁。/p
“太好了,这一次干他娘的,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p
“没错,袁本初欺人太甚,邺城攻破,咱们在里面狂欢。”/p
气氛非常好,张燕也跟着笑起来了,不管怎么说,刘毅的确是很符合他的选择,这一次希望能顺利一些。/p
刘毅对于这边的情况毫不知情,不过他让人散播消息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张燕吸引过来,相信以张燕的脑子,不至于这么短视。/p
“子昂,广平就这样放给他们了。是不是有点亏啊。?”/p
张飞在一旁一脸心疼的看着广平方向,内心很纠结,什么时候才能再像前几天一样啊,玩得好吃的好,还不用花钱,真的是太幸福了。/p
刘毅撇了一眼张飞,就知道他在想什么,笑着说道:“那你去把郡守剩下的那些财宝再要过来吧,我们等你的好消息。”/p
诸葛亮也一脸笑意,张飞实在太可爱了,什么东西都表现在脸上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52202/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5220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328章 丶支援)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柠檬咘酸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