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等人也得知了山下的情况。/p
现在温度已经跟夏天的温度差不多了,要是不浇水,地里的苗就会旱死,这一浇水才发现,河里的水位下降了至少有二十公分,就连家里的水井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p
加之这快有两个月没有下雨了,这时候村子里的人终于可以确定,大旱要来了。/p
现在家家户户都只喝稀粥,干的是一点儿也不敢吃,肉就更别提了,大多数都拿出去换红薯了。/p
有那家庭贫困的,家里已经断粮了,每日里在山上找些煮着野菜吃。/p
末了,爷爷感激的看了眼苏宁,要不是孙女提醒,他们家也会跟村里其他人家一样,哪有这么多丰盛的食物和水?/p
相比村子里旱情明显,山里这会儿还看不出来,但是比起往年来说,植被明显要矮小瘦弱,就连树上的花朵也比往年少。/p
没办法,再不明显也缺水。/p
“咱们存的水要省着点儿喝,现在趁着溪里还有水,就先紧着溪里用吧,粮食也紧着坏的快的先吃。”爷爷吃着旱烟,吐出一圈白烟,“从今天开始我和大力下去盖房子。”/p
盖房子也是两人这次回来的主要任务。/p
一家人续完话,吃过中饭,爷爷带着老爹和老娘就下了崖底小花园。/p
这一下去就再没上来,每天奶奶都会带着苏宁把饭和水放在筐子里吊下去。/p
过了大概十来天的样子,老娘上来换了奶奶下去,苏宁也跟着下去看了一眼,房子已经盖了一半了。/p
为了节约时间和用水,房子没有用土胚,而是直接用了木头,跟老余叔在板栗林里的小木屋很像。/p
不过他们家要多两间。/p
此外,还有用薄木板沿着山壁盖得宽大的棚子,那是放水缸、咸菜、粮食的地方。/p
又过了二十多天,房子才算是完工。/p
因为没有稻草,房顶用的薄木板盖着的。/p
房子晾了两天后就能住人了,趁着这期间,爷爷和老爹又用木头做了三张床出来,其他的家具,要等以后有时间了再做。/p
爷爷和老爹离开的时间够长了,要回村子里了,不然惹人怀疑。/p
而这次回去,爷爷和老爹还要面临一个大问题——兵役。/p
原身的记忆中,上头的确来人征兵了,不过李家那时候没有男丁了,加之家里每日食不果腹,还有一个病人要照顾,原身没有关注过这事儿,但事后,村子里的男人们都好端端的待在家里,/p
所以,苏宁估摸着因为旱灾,征兵的事儿不了了之了、/p
但是这一世她反而不确定了,因为她和程永旭这两个外来人,主线不变,但很多小事情却发生了变化。/p
也不知道征兵是否会如原身那一世,因为旱情而取消。/p
这次一同离开的还有程永旭。/p
按照鸡蛋给出的时间线,再过半个月,就是那位女主公主从这里经过的时候。/p
程永旭也是时候离开了。/p
李家人并不知道,只当程永旭在山里呆腻了,想出去转转,却不知道他这一走,再也不会回来了。/p
苏宁倒是觉得挺好,程永旭气场太大,跟他在一块儿,压力太大。/p
……/p
三人走后,老娘带着两个弟弟进了小花园住着,顺便照看里面的菜地。/p
苏宁和奶奶则留在外面,一是方便取水,二是照看菜地,三是偶尔还能打个猎物给大家改善伙食。/p
但随着进入五月份,天气越来越热,只要出去走一趟,衣服必然全湿透了。/p
菜地里的蔬菜苏宁和奶奶已经收了,土地干涸,就连附近溪流里的水位都下降了一半,勉强供人喝,再去浇地就不划算了。/p
这期间爷爷和老爹回来过一次。/p
告诉了他们程永旭跟公主离开的消息,同时带来了公主奖励给他们的布匹、点心以及两块,共十两的金子。/p
金子被奶奶藏在小花园的房子里,等旱灾过后,这就是他们家的本钱了。/p
而朝廷的征兵工作,与上一世相同,因为旱情原因,临时取消,据说还是公主殿下恳求的结果。/p
村子里附近的河流几近干涸,家里水井倒是还有些水,不过现在大家都不敢浪费,除了喝,几乎都不去动。/p
而家里田地里的麦子,因为缺水,没有灌浆,全是些瘪壳子,可以说,今年没有收成。/p
不过爷爷和老爹还是打算再回去一次把麦子收了,好歹有一点儿是一点儿,总比啃树皮、吃观音土好得多。/p
这点全家人都是赞同的。/p
于是爷爷和老爹待了两天,做了一张桌子,打了一头野猪后又下山了。/p
一个月后送了些麦子回来,再半个月,两人灰头土脸,一身衣服跟破烂似的跑回来,哦,不,应该说是逃回来。/p
山下的河流已经干涸的没有一滴水了,加之今年粮食颗粒无收,村子里彻底的乱了,村长和族老们的话不管用,到处是抢东西的,就连他们家也被抢了一次。/p
未免被人发现他们家搬空了,在抢劫后的当天夜里,爷爷和老爹就收拾了仅剩的东西,连夜绕道离开了村子,回了大沟山。/p
换了衣服吃了饭喝了水,爷爷可惜的叹道:“咱家井里还有不少水呢,我偷偷的让栓子搬到咱家,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抗住大头陈二虎他们。”/p
只要一想到家里被大头和陈二虎那帮子人占了,他都恨不得毁了。/p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50745/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5074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50章 旱灾年求生记(40))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五月秦风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