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可熔铜12.7公斤的容器冶炼,则需要两三百人合作才能完成。
后母戊鼎的铸造工艺十分复杂。
根据铸痕观察,鼎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
鼎身共使用8块陶范,每个鼎足各使用3块陶范,器底及器内各使用4块陶范。
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
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
而且,制作如此的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同时必须配备大型熔炉。
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与杰出的技术成就,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这是古人的智慧,哪怕是在今天,依旧让人震惊。
“在战争频繁的先秦时期,战败的俘虏可以被随意处死,白起坑杀赵国降卒二十万,就是最生动的例子。”
易泽身后,一尊巨大的青铜方鼎矗立着,厚重、古朴,而又霸气。
“但是唯有一种人不会被杀掉,他们就是掌握着特殊技能的手工艺人。这些人一旦因为战争被俘虏,就会为战胜的一方继续服务。”
“因此,各位如果想要穿越到古代,最好还是学一门手艺再去,比如说打铁、农作、织布等,即便不能大富大贵,至少也可以安身立命,混口饭吃。”
易泽笑着说道,观众们听了,也是哈哈一笑。
“穿越必备三大神书,大家懂的都懂。”
“穿越了可以不会诗词歌赋,但是一定要有特长,毕竟抄来的东西终究是抄来的,时间久了就会露馅,只有特长这玩意,经久不衰啊!”
“我会开挖机,穿越了能带着挖机一起去吗?”
“好家伙,带着挖机一起穿越,估计去了会被当成是神仙下凡。”
“带一包袁爷爷的杂交水稻种子,在古代混个当代神农绰绰有余!”
“我想袁爷爷了。”
“我也是。”
弹幕忽然哀伤了起来。
易泽并不知道这样的变化,继续介绍着久远的文化。
“青铜器在刚刚出炉之时,都会呈现出金黄闪亮的色泽,这才是青铜最本质的颜色。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青铜工艺品,于烈火中重生,成为天子贵族眼中的重器。”
易泽身后,还原了青铜最为本质的光芒。
原本充满着青绿色锈迹的后母戊鼎,此刻忽然间金芒大放。
这才是它应有的模样。
“这些精美的青铜器,带着古人的气息穿越时空,流传至今,他们隐藏了自己的光芒,变得古朴真实。”
“上面的青绿色锈迹,其实就是时间的沉淀,是历史的积累。”
易泽生动的讲述着,“而商周时期金文的顶峰,毫无疑问则是毛公鼎铭文,其也被称作是天下第一铭文。”
易泽身后金光大放的后母戊鼎隐去了身形,一尊三足两耳圆鼎出现。
毛公鼎通高54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5千克,由作器人毛公而得名。
鼎为直耳,半球腹,足为兽蹄形,矮短而庄重有力,鼎的口沿还装饰有环带状的重环纹。
整个造型浑厚凝重,饰纹简洁古雅朴素,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西周晚期的鼎由宗教转向世俗生活的代表作品。
“毛公鼎铭文共四百九十七字,其字体奇逸飞动,气象雄浑,是目前已知的最为古老而又完整的青铜铭文,有学者称其抵得上一篇《尚书》!”
华夏商周金文之中所表现的章法之美,令人相信,仓颉重瞳窥见了宇宙的神奇,获得自然界最神妙的秘密。
金文到此,也发展到了它的顶峰。
而随着一场烈火的熊熊燃烧,前所未有的危机逐渐逼近。
公元前七百七十一年,犬戎入侵,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
之后,周平王继位,为了躲避犬戎的侵扰,他在公元前七百七十年迁都洛邑。
历史上将平王东迁之前的历史称作是西周,平王东迁之后,则为东周。
华夏的历史,走到了一个诸侯争霸的新时期。
更多时候,东周也被称作是春秋战国。
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里,旧有的礼乐制度迅速崩溃,列国纷争的局面愈演愈烈。
而在此时,各国的文字也呈现出浓厚的地域色彩。
因为各个诸侯国之间发展的差异,因此各国之间的文字,从形体乃至于读音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其中,秦国因为位处西周的老家,因此基本上完整的保留了当时的文字,继承的非常完好。
而楚国等国家,虽然也保留了一部分,但在时间的流逝之下,逐渐的发生了许多改变。
比如说石鼓文,上承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被后世学篆者奉为正宗。
这也是战国文字之中,西土文字的一支代表。
那所谓的西土文字又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划分?
划分的依据,又是什么?
战国时期的文字,可以分为两大系统。
东土文字和西土文字。
西土文字,从名字上而言,便可以得知,是秦国的文字系统。
后世也常常称之为大篆。
因为其直接承袭西周金文,因此在字体上,保持了较为严谨统一的风格。
东土文字则包括齐楚燕赵魏韩中原六国的文字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50113/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5011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41章 文字异形)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木子菌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