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0年,中宗突然死亡,这让上官婉儿感到了危机。韦后意欲独掌大权,让上官婉儿起草一份遗诏,第一,让十六岁的李重茂接班当皇帝,第二,让韦皇后辅政,就像当年的武则天一样,裁决军国大事。
但上官婉儿并不认为韦后有足够的能力掌控大局,李唐皇族的力量依然相当强大,李重俊的政变已经给了她足够的警示。
于是婉儿联络了太平公主,此时的太平公主在朝堂中已是举足轻重,她也乐意与婉儿合作,于是二人连夜起草好了一份遗诏。遗诏重点内容一共三条。第一条: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第二条:韦皇后知政事;第三条:相王李旦参谋政事。
然而韦后并不满意,她准备效法武则天当皇帝,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党羽和族人,这无疑令李唐皇室感受了巨大的危机,太平公主与临淄王李隆基决定先下手为强。
李隆基引兵杀入内宫,声称“韦氏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夕当共诛诸韦”,大部羽林军临阵倒戈,韦氏一党来不及反应,尽数被杀,史称“唐隆政变”。
而与韦后关系过密的上官婉儿也在诛杀之列,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但李隆基深知其左右摇摆,此时若放过,定后悔无及,遂斩于旗下。
其实上官婉儿在政变中计划十分周密,她早早就联络了太平公主。然而她没有算到引兵攻入宫中是英武果敢的李隆基,李隆基虽与太平公主一起对付韦后,但二人实则各怀心事。此外,婉儿一次又一次地在政治斗.争中左右逢源,固然说明她心思的聪明,但也暴露了她政治道德的弱点,她是一个没有任何政治节操和政治立场的人。所.以,在这次政变中婉儿聪明反被聪明误,她手中的遗诏非但没有成为救命稻草,反倒成了刺向她自己的一把利剑。
上官婉儿出生时全家遭遇了一场血腥屠杀,死时又是一场血雨腥风。她的一生可谓传奇,其才华诗文不让须眉男子,其人品功过颇具争议。有人赞其文才,有人批其淫.媚,极度推崇者有之,轻视鄙视者有之。
而她与武则天长达二十七年的共处亦让后人津津》等正史中都对上官婉儿有记载,但较为体现她奉承权贵、**宫闱,并操纵政治,控制朝纲的负面事件。
但与上官婉儿同时代的文人,如张说、武平一等对其人其事评价很高,称其“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独使温柔之教,渐於生人,风雅之声,流於来叶。非夫玄黄毓粹,贞明助思,众妙扶识,群灵挟志,诞异人之资,授兴王之瑞,其孰能臻斯懿乎?”
上官婉儿在历史上无疑是个风云人物,不过如今历史已经改变,上官仪的独子上官庭芝不过刚刚成亲,上官婉儿这位大才女,能够降生都还是个未知数。
更重要的是上官庭芝也是当初杜睿门下一百零八名弟子之中的一个,如今他所娶的妻室也并非历史上的郑夫人,而是杜楚客的孙女,说起来,杜家和上官家也算是关系匪浅。
上官仪一向对杜睿甚为敬佩,不然的话也不会将自己的独子送到杜睿的门下就读,这样一来,对打压杜睿的武家自然就没有了好态度了。
此刻见武懿宗更是在宫内驾车奔驰,自然气不打一处来,对着身旁的内宦问道:“你可知那武懿宗要去何处?”
要是一般的太监,肯定要明哲保身,装作不知道也就是了,可是恰好上官仪身旁的这个太监是个老好人,生怕要是装作不知道,上官仪会迁怒那些职守的侍卫,便道:“武二郎君入宫,想来是要去见皇后娘娘的,皇后娘娘是武二郎君的姑姑,或许是进宫说些家事,若是去旁的地方,侍卫们自然是要阻拦的!”
上官仪闻言,登时就察觉到了一些不妙,若是当真是因为家事,哪里会大晚上的入宫,而且是去皇后的寝宫,纵然是皇后的本家晚辈,这个时候也应该有些避讳。
事出怪异必有因,上官仪几乎出于本能的就想到了这件事肯定和杜睿有所牵连,一想到这个,上官仪登时大惊失色。
最近这段时间,朝廷的动荡,让上官仪大失所望,心中也是忧虑不堪,今日入宫,听闻杜睿不日就将到达长安,登时心中大为欢喜。
上官仪对杜睿一向推崇备至,只要杜睿能够即使赶到长安,定然能力挽狂澜,将大唐重新带入正轨,这个时候,要是有人敢对杜睿不利,上官仪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将有大事,公公可置身事外!”
上官仪说完,就转身朝着麟德殿走去,留下那个小太监站在原地,好半天才反应过来,登时惊出了一身冷汗,上官仪方才的那句话,对他这个小太监来说,简直可以称得上是诛心之论了。
将有大事发生,还让他置身事外,将有什么事情发生?
小太监虽然想不明白,却也能猜到,绝对不是他这个小角色能够参与其中的,看看左右无人,赶紧跑了,生怕有人看到他。
上官仪一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498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498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四章)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刺刀特种兵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