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人族齐聚一堂,于天地间最高的一座山上建立起一座供奉天地神灵的祠堂,并以各自诞生的年岁排列座次。
以其中年龄最大的十人分别执掌族中大权,此十人也因此被称呼为十大元老,天地间所有人族都要听从他们的安排号令,但若有违背之举,就会受到族规的惩戒,被送往祠堂向天地神灵谢罪。
至此,充满流血与无辜牺牲的杀戮总算是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片宁静祥和的气氛。
同时,在十大元老尽心尽力的改变之下,人人都住在了由茅草树枝搭建而成的房子里,每家每户都能够吃上用火焰炙烤而成的大块肥肉,和从树上采摘下来最是新鲜的果子。
但在人族再次迎来新生,十大元老却相继离世之时,原本只当是天地神灵之惩罚的灾难再次席卷众生。
又一次的生灵涂炭让众人破口大骂,辱骂责怪着天地不懂珍惜生灵,诅咒天地神灵终有一日也会和他们一样,陨落死去。
正当万物生灵破口大骂,同时默默接受自己即将死去的命运时,或许是天地神灵真的存在于天地间,听到了众生的渴求与责怪,原本从大江大河倒灌的洪水与凭空升腾而起的大火竟是突然消失的无踪无迹。
与此同时,众生抬头发现稍显昏黑的天空上出现了六道微弱的光芒。
这六道突然出现的微弱光芒各有颜色,其中代表火焰的红光,代表水流的蓝光很快就落入了一处山谷深处,有生活在山谷间的人族注意到,红光隐入了火山,而蓝光则是被水流吞没。
随后从天空落下的则是代表着春意盎然的绿光,代表如金石般坚固顽强的金光,以及代表大地沉稳厚重的黑光,它们各自融入了草木石堆以及众生所踏足的土地之中。
但让众生感到奇怪的便是那最后一道唯有白色的微光,它不曾落下也不曾消失,就这样一直悬停在半空之上,和日月一起,俯视着正片天地。
但也正是从这道白光开始出现在众生头顶,即便经过漫长的岁月流逝,已经发生了两次的灾难却再也没有出现过,一年四季可谓是风调雨顺,其中人族更是得以繁衍生息,再次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最为强盛的族群。
于是直到现今还唯一存活着的人族元老就将那第六道微光称呼为‘人族的根本’,认为就是它赐予了人族福泽,让经历过两次灾难,已经难以存续的人族得以休养生息。
再有日月更替,于石板上刻下不知道多少道印记,立足于天地间的人族却是突有灵智,于流水汤汤、清风呼啸之间喊出了属于人族的第一个文字。
至此,将一次日月更替记作一日的人族开始创造更多的文字,原本只是以呼喊来描述内心的众人学会了用更为直白简短的文字来描绘自己所处之世间的苦痛或美好。
然而文字的诞生也早就了人族之间的分崩离析。
或许拥有灵智对于人族而言本就是一把双刃剑,当每一个人都开始思考自己的过去与将来,开始慢慢的对权力财富越发渴望,就算最后一位元老还没有死去,暗潮已然涌动,使得聚拢在一起的人族开始像祖辈们一样,在地上划上一个大大的圈,告诉其他人自己就是这个圆圈内的主人。
至此,人族一分为三。
遵循元老族规,从始至终都没有选择与他人斗争的族人们依旧住在大山深处,并以山为族名,各代子孙更是以山为名,以出生之日排列先后。
从大山深处离开,走到大江大河之间才停下脚步的族人依水而生,子孙后代也就以水为名。
而违背元老族规,跨过大江大河,一路行至广袤平原的人族则是占据了最为宽阔的土地,他们驯服野马,在微风之中追逐着猎物,渐渐于高声呼喊中将自己称之为‘天’,意在自己是为天地神灵之择,是为天之骄子。
但即便人族一分为三,三族之间却再无争斗。
三族之人仿佛心有灵犀,各自生活在圈内,就算在边界相遇,也仅仅是相隔山水,遥遥相望。
于是再有百年。
新人代替老人,天地风貌也渐渐变化。
直到这时,原本互不干扰的三族人民开始互有往来,男女之间若是互生情愫便可只会长辈,若是两者都无任何不满,便可在族中长辈们的祝福中,祭拜祠堂,结为夫妻。
如此一来,就算三族之间有着山水相隔,但三族的血脉早已经于山川河流之间融为一体,原本可能分崩离析的人族终究还是回到了起点。
就这样,于人族‘记事’到血脉融合,两百年的岁月流逝,将现在这个全新的人族推向了一个新的世代。
不再是茅草枝条搭建起来的简陋小屋,而是用木板石块建造而成的坚固房屋。
不再是衣不蔽体,而是编织丝线,制作出各式各样的漂亮衣裳。
喝水吃饭更是如同翻天覆地,充足的粮食与更加干净的水源让原本因此而死去的人数大大下降。
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人族的命运似乎正在走向繁荣昌盛。
而在两百年后的深山祠堂,由最后一位元老亲自守候着的,供奉着天地神灵的小屋中。
早该死去,如今却尚有一口气在的元老则是张望着布满蛛网,到处灰尘的房间,随后缓缓跪拜在了被摆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4925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4925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百二十七章 仙界传说)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秦宓的猫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