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他的话,张和平笑着将自己手里木棍上的红绳解了下来。/p
撕成两半,递给他一半,“找根结实的棍子系上,我们去旁边站找找。谁找到就是谁的!”/p
说完,把自己的一半红绳又给系了起来。/p
“行吧,那就入乡随俗吧!”/p
周小川接过红绳笑了笑,随后四周看了一下,找到一颗大拇指粗细的低矮灌木,把主干掰断。/p
去头去根,把皮给剥掉。/p
将红绳给系在上面。/p
在他们队伍的附近,两人学着找了起来。/p
周小川百无聊赖的拿着棍子在草丛里扒拉着,时不时的挑飞一条蛇。/p
这里的蛇还真不少啊!/p
忙活了半天的时间,快到吃中午饭的时间,众人毫无所获。/p
周小川吃着手里的玉米饼子,想到这样下去得找到啥时候啊!/p
旁边的张和平见周小川手里的的饼子。/p
便奇怪的问道:“你这些天都没吃干粮?”/p
周小川闻言愣了一下,随后反应过来笑道:“哦,我带的玉米粉,一直没舍得吃,平时我都在这里面打小动物吃,就怕粮食吃完了,又打不到猎物。”/p
张和平闻言哦了一声,“早知道我就跟你一起过来了。”/p
听到他的话,周小川笑了笑,随后岔开话题低声问道:“张哥,他们在这里要待多久啊?我们啥时候回去?”/p
“他们估计要在这里待半个月以上吧,不过要是挖到一个大参,会有人先送回去,到时候我就跟他们一起回去了。”/p
周小川点点头,便在那里听黄椴林那些人在聊天。/p
此时不寻山,人们也开始说起话来了。/p
不过大部分都是听把头在给那些人传授一些知识和一些趣事。/p
周小川在旁边听着,也算是被普及了一下知识。/p
人参因为惧怕强光,所以人参一般生长在草木,低矮灌木以及高大乔木的三层立体环境中。/p
这种环境遮阴透光,密而不闭。/p
放山就是根据这个特点来寻找人参。而且人参喜欢和椴树为伍生存。/p
所以放山人也有自己的口诀:三丫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椴树相寻。/p
“适合长野山参的地方,在西坡和东坡。”/p
“棒槌成熟的时候,会吸引来许多的鼠类,鸟类,这样附近就会有毒蛇捕食,所以你们碰到人参到时候反而不要掉以轻心。别一激动把规矩给忘记了。”/p
其他人听的也是频频点头。/p
又说了一些神话传说,比如人参姑娘一天能跑九个山头,躲着放山人。/p
又比如,老古话说的:下有人参,上有紫气。/p
意思是有人参的地方会看到紫光。/p
周小川听的是津津有味,感觉这些比他赶山挖到人参更加的有意思一些。/p
对于紫光的传说,他或许明白是什么原因。/p
色散现象呗。/p
人参的生长环境就是湿度大,在山区湿度大的情况下会形成雾,太阳光形成色散现象。/p
而紫色的光穿透性最强,站在树底下向上看的时候,所以会形成紫光现象。/p
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条件的地方,人参生长的可能性很大。/p
吃完午饭以后,几个人又继续按照原来的位置,开始继续向着山上地毯式的搜索。/p
周小川看着这些人慢慢寻找,他也是一阵的无聊。/p
中间倒是发现了两颗3叶的4年参,不过他没说出来。/p
这些他已经看不上眼了。/p
“棒槌!”/p
突然,右边第二个人惊喜的喝道。/p
“几叶?”/p
黄椴林闻言便吆喝了一声。/p
“4叶!”/p
回答的人正是刚刚发现人参的人,这人是昨天值夜的耗子。/p
大家闻讯,一脸高兴的跑了过来。/p
用棍子拍打一下附近的草丛,赶忙从兜里掏出一根带铜钱的红绳。/p
将绳子系在人参枝叶上。另外两头则是系在旁边的小树苗上。/p
三拜九叩过后,便看到黄椴林跪在地上,从背后的箩筐里拿出一个红色布包。/p
展开以后,里面放着不少的东西。/p
骨头签子、剪子、铲子、毛刷,还有一个像镰刀一样的短刀。/p
拿出东西,黄椴林便在那里忙活起来。/p
起参。/p
挖人参的时间是漫长而无聊的。/p
而此时旁边已经有人在附近寻找苔藓。/p
半个多小时以后,一颗小拇指粗带着很多须的人参才被挖出来。/p
黄椴林低声吆喝道:“参包子呢?”/p
他的话音刚落,旁边的人便将之前准备好的干树皮和刚刚挖的苔藓拿了过来。/p
黄椴林将人参放到苔藓上,抓了一点坑里的土,将人参给包了起来。/p
打包好以后,将东西放到了其中一个人的背篓里。/p
东西弄好以后,黄椴林拿着斧头在最近的一棵大树上砍下一块长二十公分,宽十几公分的树皮。/p
随后在上面刻了几道痕迹。/p
周小川见状便奇怪的问道:“把头,你这是干什么?”/p
这玩意他在刚出大鹅进入长白山的时候,在林子里也看到过,猜测是标记,但是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p
黄椴林闻言笑了笑,“哦,这是刻上几条痕迹,意思就是8个人,旁边的痕迹,意思就是我们发现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48941/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4894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699章,见闻)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薄荷也会上火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