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为什么卫星遥感影像的反差较小?为什么大气散射辐射对遥感遥感数据传输的影响极大?/p
(1)卫星遥感影像的反差较小,主要是由于大气层的影响,星载遥感器所获得的能量均需穿过整个大气层,经大气传输后,其强度和光谱分布均会发生变化。大气净效应取决于路径长度、电磁辐射能量信号的强弱、大气条件以及波长等,它对遥感图像和数据质量均有重要的影响。/p
(2)大气散射辐射对遥感、遥感数据传输的影响极大。大气散射降低了太阳光直射的强度,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方向,削弱了到达地面或地面向外的辐射,产生了漫反射的天空散射光,增强了地面的辐照和大气层本身的“亮度”。散射使地面阴影呈现暗色而不是黑色,使人们有可能在阴影处得到物体的部分信息。此外,散射使暗色物体表现的比它自身的要亮,使亮物体表现的比自身的要暗。因此,它降低了遥感影像的反差,所以反差较小,这也是大气散射辐射对遥感数据传输影响极大的原因。/p
4、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可表现为哪三种方式?brdf的含义。/p
(1)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可表现为镜面反射,漫反射,方向反射/p
镜面反射:入射能量全部或几乎全部按相反方向反射,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p
漫反射:入射能量在所有方向均匀反射,即入射能量以入射点为中心,在整个半球空间内向四周各向同性的反射能量的现象。/p
方向反射:事实上自然界大多数地表既不完全使粗糙的朗伯表面,也不是完全光滑的镜面,介于两者之间,其反射并非各向同性,具有明显的方向性。/p
第二章遥感数据源/p
知特征识点1:遥感数据的特征(重点)/p
知识点2:地物空间分布及波谱特征(重点)/p
知识点3:遥感数据的获取及显示/p
思考题:/p
1、遥感特征:遥感四种分辨率/p
(1)空间分辨率:是针对遥感器或图像而言的,指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或指遥感器区分两个目标的最小角度或线性距离的度量。/p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所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各波段的波长位置及波长间隔的大小,即选择的通道数、每个通道的中心波长、带宽,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光谱分辨率。/p
(3)时间分辨率:是关于遥感影像间隔时间的一项性能指标。遥感探测器按一定的时间周期重复采集数据,这种重复周期,又称回归周期,它是由飞行器的轨道高度、轨道倾角、运行周期、轨道间隔、偏移系数等参数所决定,这种重复观测的最小时间间隔称为时间分辨率。/p
(4)镭射分辨率:是指遥感器对光谱信号强弱的敏感程度、区分能力,即探测器的灵敏度—遥感器感测元件在接收光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或指对两个不同辐射源的辐射量的分辨能力。/p
2、了解主要地物波谱特征(植被或水体)/p
健康绿色植物的波普特征主要取决于它的叶子。在可见光谱段内,植物的光谱特征主受叶的各种色素的支配,其中叶绿素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在近红外谱段内,植物的光谱特征取决于叶片内部的细胞结构。在短波红外谱段内(1.3μm以外),植物的入射能基本上均吸收或反射,透射极少。/p
所有的健康绿色植物均具有基本的光谱特征,其光谱响应曲线虽有一定的变化范围,而呈一定宽度的光谱带,但总的“峰-谷”形态变化是基本相似的。这是因为影响其波谱特性的主导控制因素一致。但是,不同的植物类别,其叶子的色素含量、细胞结构含水量均有不同。因而光谱响应曲线总存在这一定的差异。/p
3、影响地物波谱变化的因素有哪些?/p
地物波谱特性是复杂的,它是受多种因素控制的,本身也是因时因地在变化着。/p
如植物冠层的波谱特性主要受三方面因素控制,一是植物冠层本身组分—叶子的光学特性;二是植物冠层的形状结构;三是辐照及观测方向,而这些因素又依赖于叶的类型、植物生长阶段及环境的控制;植物的这种生理变化必将导致光谱特性的改变。而环境中的土壤也会影响植物的波谱特性。除此之外,大气状况、气候变化、大气透过了也都会影响地物波谱变化。/p
第三章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p
知识点1摄影系统概念和特征(了解)/p
知识点2多光谱遥感系统(较重要)/p
知识点3高光谱遥感系统(重点)/p
思考题:/p
1、光学遥感的组成包括哪些?/p
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p
2、摄影方式与扫描方式的区别?/p
(1)摄影方式:感光胶片被景物电磁能激活而产生景物的潜影/p
传感器:航空摄影机、多光谱摄影机/p
通过成像设备获取物体影像的技术。依靠光学镜头及放置在焦平面的感光胶片来记录物体影像。数字摄影则通过放置在焦平面的光敏元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4827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4827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489章)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美宠公子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