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民国墟烟- 第七十二章 依格身世(1/2)

文/韩全喜
民国墟烟 | 本章字数:1952  | 民国墟烟txt下载 | 民国墟烟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变身霸道猫女总裁[综]我们和离吧我的美女班主任天生反派美女之神秘高手Hello,竹马军少快穿之尤物百重梦关传奇重生日本做监督最强道士在都市古穿今之异能影后第一国师

依格,京城人氏,沦陷前随父母南下走失,后在途中与沈牧融相遇,认了姊妹。局势乱,一合计,暂且一同回到白水镇。此前,在教会学校就读。毕业后,回北平曾从事过一段时间的家庭私人幼教,这是依格对外职业公开询词的审查准备。有关背景资料的细节,在离开教官的那一天,对国家忠诚的守持就牢牢刻在记忆的深处。/p

潜伏是北上任务的惟一。/p

在京杭古运河边上的一座小镇,最初仅仅是一个船只停靠的码头,船来船去,人来人往,后来渐渐形成村落,继而为镇。再往后,河道淤浅,荒废,水乡古镇名不副实,秀水褪去,古拙而出,只留下一色青砖瓦房式的建筑。/p

走进镇间,有一处二进式的普通院落,宅子的沧桑已走过百年之余。透过建筑的阴冷和遥远,隐约间闻到一股时间的霉变。家道的变故,漂泊在青苔老树残枝的尘烟里,这是依格父亲祖上的老宅。/p

这一年,宅子的主人带着年轻的太太和五岁的女儿回到古镇。阔别多年,重返故里,根的扎实,细数一番那些曾经流失琐事的回味。过后,留下妻儿,仍旧拾起报馆编辑之业,这一次走的比较远,沿运河古道北上而至天津。/p

最初的日子,女主人秉持妇道之好,整饬家业,执子以教;没有事情要做的时候,静静地侯在家里,守着祖宅安详养性。有时,调一心情,拿起画笔,庭院景深渲染一纸。不经意间,家里的墙壁又多了几幅水墨涂鸦。后来镇上那座耸有尖顶的教堂落在画面的一角,悬在了半空,远景,意味深长。之后,在女主人的日常又多了一件去洋教堂的礼拜之事。/p

原本以为,从一个地方挪到另一地方,仅是一个环境的改变,生活不会发生什么大的变故。一落脚,才发现生命的终结注定要与这块土地结缘。剩下的只有收拾心情,慢慢地调理。/p

依格七岁那一年,镇上来了一位裁缝,相貌平平,手艺却极好。不仅会做洋服,更擅长旗袍的缝制,裁剪得体,针脚的匀密如脚踏机器踩出来似的。再看那盘扣,镶边,活做的真叫地道,穿在谁身上都是一件艺术品。/p

有两年没有添置衣服了。先生每次从天津回来的时候,总要带几块好的衣料什么,对着先生往身上一比划,博得一句赞美和久别胜似新婚的热烈。过后,往箱底一沉,日子又回到往日的等待和落寂。庭院的生活好像越过越远。/p

运河边上的古镇,从不缺失男女之间的fēng_liú韵事,在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聊无意间,走院串街,用不了一个晌午的时辰,就家喻户晓了。/p

女主人翻出箱底的衣料,去了几趟成衣铺。量体、打样、裁剪、缝纫、试衣等环节,一件旗袍总要往返去那么几回。并不是因为裁剪的需要,而是一个女人寻求心的依托,哪怕是暂时的一种慰藉。/p

时间一久,裁缝在做衣的闲暇不免走神,尤以面对女主人这样极有风韵的时代女性。深感心的没落日升月挂,不走神都难。一次,在量体扯尺的把握,手一抖,触碰到不该碰摸的地方;又巧,试衣的时候,回首蓦然一怔,不知女主人的有心,还是故意,将遮身的布帘挑起走了光。从此,男女之间的那点事借着一根线的牵扯搭了起来。/p

这一年,先生没有回家。一封电报,仅几个字,简短。想必有了心思或意识到了什么。/p

都说小镇这个地方的人比较厚道,说话行事不失规范。除非别有用心,并不把男女之间的那点事扯得满镇子都是。就像瞅一眼小媳妇喂奶,当街敞众无遮无拦的一次哺乳。和欣赏自家女人和孩子的一样,没什么,溜一次嘴,咂巴咂巴其中的滋味就过去了。不像江南老镇人的古板,对男女之事不懂的放口,那迟早是要出事的。/p

两年之后,先生回来了。除却自己,又多了两人。先生纳一妾,还添了一个丁,这传宗接代的事总算是续上了谱。心的得意,如秋的九月,连身体都发福起来。/p

几个月后,女主人悄悄地走了,和她同时从这个镇上消失的还有裁缝。/p

又过了几年,依格念完中学,拒绝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在这个逃婚的年代,走出庭院,踏上为国家服务的人生之路。/p

人在清贫的时候,有人施舍一口粥吃或扶助一个铜板,感恩之余,极易走上跟随之途。指一条道,以此盟约。有的还算志同道合,有的与社会相悖,还有的与政府对立,甚至跌到颠覆国家政权的灰路——不一而足。上了这个船,想过平常人的生活就不那么容易了。什么叫组织,一个社会金字塔似的细胞堆积起来的产物。其成份和两千年王朝的走势没什么两样。人生漂泊的不定,无论输赢,都是命运安排的过一把瘾。/p

晌午的涮锅,面对沈牧融的主张,依格以为眼下还为时尚早。固然结拜之事在当今社会不算什么,出门谋生,总希望有个背靠。但这个结拜,如果无缘错交了人,也会招致祸端的。/p

据传,镇上从京津冀等地过来的手艺人和生意人中,不乏有的已是“家理”的人,甚至连寺庙的出家人有的都在“家理”。而拜把子,认干亲的风行,何止是一方水土的风俗。/p

“桃园三结义”这是《三国演义》讲述的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指天盟誓,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前提是为了一个“可图大事”共同守

状态提示: 第七十二章 依格身世 --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章:第七十一章 苏秀才 返回《民国墟烟》目录下一页:第七十二章 依格身世(1/2)(快捷键→)

推荐阅读刺客皇妃:皇上拿命来澜山历事邪王的绝色一品妃女皇天下之月氏王朝农家小福星穿到明末当皇后皇上,请滚!东山行锦绣盛红妆闺冠太子宠姬:爱妃,往哪跑重生之再世毒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