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将军,陈校尉等人回来了。”/p
“快让他们进来!”/p
陈林王诩大步跨入了议事厅。/p
“查到什么了吗?”齐昉眼光灼灼。/p
“中都皇宫加强了警戒,将军原来安插在里边的人都不在了,他们怕是凶多吉少了。现在这些人嘴很紧,为了不打草惊蛇及时回来复命,我们没敢采取其他行动。”/p
“我们还去了洪将军的驻地,那里已经没有人了。还有那块旷地,虽被整理了一番,但还是有一些干涸了的血迹留了下来。”/p
“这么说什么也没查到?”齐昉沉声道。/p
“也不是什么收获都没有,王诩心细,在洪将军军营捡到这个。”陈林边说边把一枚徽章一样的东西递给齐昉。“我听说徐家的徽记就是一只在祥云里飞行的七色鸟。而这个徽章正是一只七色鸟。”/p
“你没见过真的吗?”/p
“没有,只是听说。不过用七色鸟做徽记的只有徐家。”/p
“我捡到这个徽记的地方还有一些破布,很显然是被人用力撕扯下来的。会不会是我们的人要留下这个线索?”王诩说完,黑曜石一样的双眼看向齐昉。/p
“嗯……”齐昉眉心蹙了蹙,“你们走后,徐子詹派了人来,说是要投靠。”/p
“这是请君入瓮啊!”/p
“是啊,他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却没算到漏了一个郭冲!”/p
“三柱去把其他将领也请来!”齐昉对侍卫吩咐到。“等大家来齐了一起商议一下吧!”/p
一会儿工夫,大家都来齐了。齐昉让王诩把情况对大家介绍了一下。王诩刚说完,议论声就此起彼伏地响起。/p
“将军,徐子詹的投靠一定有诈。”/p
“对,他一定在城里设好了埋伏,就等我们去呢。”/p
“没听说徐家有一只军队呀!”/p
“这可不一定。难保别人是秘密训练着,出其不意才能制胜嘛!”/p
……/p
“王诩你有什么想法?”齐昉见王诩一直低头思索着就问道。/p
“我觉得徐子瞻有诈,只是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p
“嗯。看来你有什么好计谋了。”/p
“计谋倒是有一个,不知行不行。”/p
“说来听听。”/p
“将计就计——徐家老巢就在康阳东南方二百里地的奉山,我们兵分两路,一路直抵奉山侵扰他的老巢;一路直抵韦阳,但要有所防备。让军士们先穿上防箭矢的铠甲,再在外面罩上布衣,让他以为我们毫无防备。还要派一些人马在韦阳城外埋伏下来,若里边动起来,外面的人马就攻城形成里外夹击之势;若城中的人马出来去救援奉山的老巢,埋伏的人马则可截击。这康阳城中也要留一部分援兵,以备不时之需。”/p
齐昉点点头,这想法和他不谋而合。/p
“乔令岐听令!你带一万人马今晚悄悄出城,赶往奉山徐家,然后给我使劲儿侵扰,闹的动静越大越好。”/p
“是!末将领命!”/p
“陈林,王诩你们带领五千精兵埋伏在韦阳城外,见城中信号弹发出就是里面动手了你们就攻城。”/p
“是!将军!”/p
“左徒你带领一万人马留守康阳。”/p
“可是将军,为什么不让我跟随您去韦阳呢?”左徒不太情愿。/p
“别以为我留了个轻松的差事给你,这康阳是连通南北的要道,意义非凡。你给我守好了!”/p
“是!将军!”/p
“其余的人随我进韦阳!传令弟兄们警醒着点儿,但面上别漏出来。”/p
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夜晚出城的大军在马蹄上裹了棉布,悄无声息地出了城。/p
深秋的早晨有几丝清冷,营地深灰色的墙和四周光秃秃的树显得萧瑟肃穆。将士们已整装待发,同样深灰色的军服让这不太明朗的早晨多了几分压抑。幸而将士们脸上扬溢着自信和无畏,他们就像一个个小太阳冲破云霭,照亮前路。齐昉笔直地站在高台上看着这只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队伍,心生欣慰。/p
“弟兄们此番我们要到韦阳,想必你们各队将令已把注意事项告之各位,我们明知是个圈套,偏要向圈套里钻,所以各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要辱没了我齐家军的声威!”/p
“是……将军!”洪亮的声音从空地上波及开,惊得枯枝上的乌鸦腾空而起,凄厉的“呱呱”声随着身形渐行渐远。/p
“出发!”齐昉命令道,他又偏头对旁边的侍卫说:“去请徐子詹的使者上路吧。”/p
待卫转身向营房跑去。与此同时,教练场上的士兵一队接一队往外走,急促整齐的刷刷声不绝于耳。/p
齐昉跨上那匹通体乌黑的坐骑“乌鹏”。它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身躯粗壮,被毛浓密,腿部关节肌腱发达,是典型的匈奴马。它是齐昉和匈奴右贤王莫贺咄交战的战利品。只因它奔跑起来快如闪电,就如天上的大鹏鸟一样一去几千里,所以齐昉给他取了“乌鹏”这个名字。/p
军队出了康阳,经过一片平整的田野,田野上空弥漫着薄薄的雾气,和灰白的天空呼应,显得肃穆清冷。士兵穿行其中带来了响动,原本一副静谧的水墨画有了人的渲染而有了灵气。过了田野就是荒无人烟的野外了,大军走了一整天。/p
第二天早早地军队就出发了,平坦的原野前面出现了一片山林,林子里雾气弥漫。齐昉下令让军队停止前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48199/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4819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六十三章 出发)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栗迁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