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总是有生有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器官会老化,机能会减退,直至日益虚弱,无法继续生存,个体在自然界中的一个轮回就结束了。但是,如果器官真的可以不断更新,而不产生强烈副作用,如果纳米机器人真的成为人体的一部分,时刻排查所有于人体不利的因素……如果我们根本不需要以自然方式获取能量,只要电池不要心跳,那么我们就有可能不死,但是我们真的还是活人吗?/p
恐怕不是了。这就是库兹维尔所说的永生,它的代价就是放弃生物学意义上的人,通过以高科技置换自然器官,让人一点一点变成机器人。/p
“让她把话说完!”一直袖手旁观的唐丽青说:“让贞姐说说她的理由再做决定吧!”/p
弦论是科学吗?过去十年来,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一直在争论这个问题。如今,这个社群开始向哲学寻求帮助。/p
2015年12月初,为了控诉理论物理的部分分支与实验科学脱节的现象,一群吵得不可开交的物理学家找到科学哲学家,一起举办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研讨会。按照会议组织者的说法,科学方法的完备『性』以及科学在大众中的形象正处在危急关头。/p
一年前,南非开普敦大学的宇宙学家乔治·埃利斯(ge ellis)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天文学家约瑟夫·西尔克(jk)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表达对物理学的担忧,称理论物理正遭遇“一个令人担忧的转折”(g. ell516, 321–323; 2014)。而这次(2015年12月7日至9日)在慕尼黑大学举行的研讨会,就是为了讨论这个问题。/p
“一旦遇到难以应用到可观测的宇宙的基础理论,”他们写到,一些科学家就会争辩说,“如果一个理论足够优雅并且解释清晰,那它就不需要实验检验”。/p
“还有必要吗?”伊丽莎白说:“她想犯上作『乱』,还有什么可说的?”/p
其他人围绕“使用贝叶斯统计来支持弦论”提出了其他看法。德国法兰克福高等研究院的扎比内·霍森费尔德(s hr)说,弦论的流行或许让人们以为这是唯一方法。社会学因素或许帮助弦论积攒了人气,她说:“举个例子,年轻的研究人员可能会转向弦论,因为相比其他知名度低的领域,从事弦论可能有更好的工作前景。”/p
“听吧!”张静怡思忖了一会儿,说:“贞姐是舒上校最老的朋友了,她为什么要扣押上校,得搞清楚,否则怎么对舒上校说!”/p
人世天劫/p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48190/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4819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百九十七章 去意已决)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冬夜之狼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