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三国之蜀汉复兴- 第140章 国都、年号。(1/2)

文/日出泉城
三国之蜀汉复兴 | 本章字数:1910  | 三国之蜀汉复兴txt下载 | 三国之蜀汉复兴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重生之沧蓝重生之军营重生之神级败家子重生农女大翻身穿越小村姑,带着包子闯天下末世重生之少爷重生之上门修仙重生之末世纪元夜半惊魂:霸道阴夫缠上瘾重生空间之天才纨绔妻龙魂归来之浴血重生重生之改天换地

大宴三日,用的还是抄士族的家抄出来的物资,刘寻也很开心。

有吃的有喝的有郭紫驭和萤火以及众位宫女玩,还有万人之上的独尊地位,搁谁身上谁不开心?虽然南中七郡以外的士族门阀以后肯定会视自己如仇寇,南中各少数民族现在也没有管理好。但是人生哪有十全十美,现在的形势已经挺让人开心了不是吗?

郭紫驭还身着红纱,为刘寻舞了一套红雨剑法。话说红雨剑法舞起来真好看,嫩白少女肌、透光薄红纱、轻跃起皓足、挥剑化晚霞。舞剑者就跟在雨中跳舞的精灵一样,让人感受到春雨的淅淅沥沥、秋雨的点点滴滴,竟能影响到人的情绪,忽而喜悦,忽而幽愁。

刘寻不禁想,等以后凑足七名妃嫔了,七剑起舞,赤橙黄绿青蓝紫,咱的王宫不就成天宫了?

说起来东吴的和亲使者又来了,带来了各个公主或者郡主的意愿。刘寻就在今天晚上召见他,然后名正言顺的给自己选妃嫔。

至于登基的事?放心,这种事儿会有臣下操好心的。

吴济的长史府里,就聚集了不少官员。大家聚会讨论的事儿只有一个——怎样“逼迫”刘寻尽快登基。

其实这差不多是刘寻暗中授意的,他自己也想快点登基。毕竟现在蜀中士族听说他把南中士族都给消灭了,又惊又怒,恨不得现在就把刘寻赶下台,再找个愿意跟士族共享天下的皇子登基。

只是因为姜维军团和霍戈军团等大军的压制,再加上其他皇子全都逃跑或者死去了。蜀中士族才暂时捏着鼻子认了刘寻。而且对刘寻绝对是不搭不理,搞非暴力不合作。一旦有机会,就要搞暴力不合作了。

所以刘寻得赶紧登基当皇帝,继承了大汉正统。到时候就算刘禅回来,也能给他一顶太上皇的帽子,让他到一边儿享福去就行了。而当了皇帝之后,蜀中士族再想反,压力也会增大许多。

吴济府里,他自己率先开口道:“王上功高盖世、德行弥天,又是传承了四百余年的大汉皇子。值此国家战乱之际,正该荣登大宝,登基称帝,以安天下人心!不过王上心怀谦虚,自认为功德还不够登上皇位,所以竟然推迟了两次。这虽然是王上的美德,但却不能因此让天下的百姓失望。所以,我等做臣子的,应该想尽办法,让王上登基,好让国家有主,好让天下百姓安心!不知诸位有什么好办法?”

好办法大家当然都知道。无非就是让各个阶层的人前来劝说、请愿,摆出一副“你不登基,就是天下的损失,就是对臣民的不负责任。”的样子。最终“逼迫”刘寻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对臣子和百姓负责任,不得已只好当了皇帝。

不过,这个谁都知道的方法,由谁说出来,谁就有了这一份从龙之功。所以不是谁都有资格说的,得是刘寻看重的臣子,才好拿这一份白送的功劳。

就见颜渊拱拱手,站起来道:“吴大人所言甚是。下官虽然愚钝,但搜肠刮肚,也想了个法儿:王上既然认为自己功德不足,那咱们就让王上看到自己的弥天功德!一是,让咱们王宫官员,和地方官员,和天下百姓代表,和南蛮代表,和军方代表和各蛮夷代表等等人物一起,集合全国之力,共同请求王上登基!让王上看到他的功德惠及到了天下人!二是,咱们就跪在王宫门口请愿。王上要是不答应,咱们就长跪不起!让王上知道,他登基称帝,就是对天下臣民的恩惠,不登基,就是对天下臣民的抛弃!”

颜渊说完,其他人都鼓起掌来,纷纷赞叹道:“颜兄所言,果然在理!如此,王上定然登基。我等皆是开国功臣也!”

吴济便微笑道:“既然颜弟想出了这样的妙法,那就指挥各官员去做吧。”

颜渊向吴济拜道:“多谢吴兄成全。”却是感谢他把功劳让给了自己。

吴济并不在意。以他和刘寻的关系,这些天立下的功劳,并不在意剩下的这点儿从龙之功。

开完了会,吴济和武安家等几个心腹大臣就来到王宫,跟刘寻商讨国都、年号之类的事儿。这种真正的核心圈子,颜渊、王训等人还进入不了。

到了王宫,刘寻刚好处理完今天的政务。眼下最要紧的事儿就是各郡县的赋税征收。毕竟秋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赋税该收上来了,要不然你让朝廷吃啥喝啥。

当然还有之前离职的各官员的补任等乱七八糟的事儿。

吴济等人进来,朝刘寻叩拜了,就笑道:“王上,众臣行事甚是迅速,最迟两天,便能要求王上登基!”

刘寻点点头:“成。”然后一人给他们赐了个座,让宫女送上一杯茶。自己也端起一杯茶喝了一口,道:“那么来说说国都和年号的事儿吧。你们怎么看?”

吴济皱起眉头,道:“王上,年号好寻,都城难定!臣建议,du城不能回。否则,我大汉基业将失啊!”

刘寻笑道:“你说的,本王都知道。些许小事,还能比咱们春天里刚逃出du城时更艰难不成?”

吴济听了,也笑了:“的确如此。那王上,咱们先来说年号。眼下大汉沿用蜀汉的年号“景耀”,但王上登基后,年号必须改。臣认为,王上能在国破之后还能复国,实在是上天庇佑,万民归心。因此臣想了两个年号,一个是“天佑”,一个是“民顺”。两个年号寓意都很美好,不知王上觉得如何?”

刘寻还没说话,武安家就表示不满:“

状态提示: 第140章 国都、年号。 --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章:第139章 祥瑞 返回《三国之蜀汉复兴》目录下一页:第140章 国都、年号。(1/2)(快捷键→)

推荐阅读从影视世界学习技能恋爱游戏从骨傲天开始就不是邻里关系爆笑穿越:剿剿匪,撩夫君新零售时代末世圣冰姬逆天改明傻子的王妃吞噬星空之黑龙传说屈打成猫穿越女尊之遇上丑男名侦探之无限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