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需要把他洗过的碗偷偷再刷一遍,
还是极大地鼓舞他洗碗的热情。
当孩子还做不好的时候,
我们需要的是坚定地站在一边鼓励他探索,
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与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一旦他掌握了方法,
我们更多地是需要担任一个粉丝,
一个善于鼓掌的好伙伴。
深深地从心底里相信孩子
孩子的信心,
是由一次又一次成功体验慢慢累积起来的。
但在他摸索的初期,
很可能是需要经历混乱或者失败的。
同事的女儿刚上小学的时候,
跟其他孩子一样,
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不知道作业是什么。
智慧的妈妈找了一个空白的本子,
每天引导女儿把作业写下来,
做完一个打个勾勾。
一开始,孩子会出现各种状况,
丢了作业本,忘记了作业。
但妈妈没有批评她,
而是相信她肯定能做好,对现状采取“忍+等”。
时间长了,女儿自己知道怎么做了。
再没有忘记过作业,成绩也很优秀,
尊重孩子,把孩子的体验权还给孩子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经指出,
孩子如果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
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
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
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如果成人阻挡了幼儿的探究行为,
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
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
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
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能否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
鼓励孩子多更多的探索和体验,显得非常重要。
以恋爱为例,
孩子就算看再多的理论书籍,
在感情上还是会很幼稚。
只有她亲自去经历了暗恋、恋爱、失恋等等,
有丰富的情感体验,
她才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伴侣,
愿意跟什么人长期共处。
简单粗暴地剥夺其体验权,
只会让孩子付出更大的代价,
比如年龄很大了尚不具备识人的本领,
恋爱和婚姻中经历受骗。
比如习惯了父母解决问题,
工作了还再不断因为小事向父母求助,
甚至是持续地啃老。
我们深深地爱着我们的孩子,
渴望把最好的一切都给他,
这是父母共同的心愿。
但是,养育孩子,就是一场目送,
无论我们多么爱他,也陪不了他一辈子。
只有我们深深地相信孩子,
把孩子的体验权充分地还给他,
孩子才能真正地有能力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最好的爱孩子的方式,从来都不是大包大揽,
而是让他在实践中摸索到正确的方法。
一句“我信你”,就可以让孩子更自信,
也更容易发现自身的潜力和内在的力量。
这,才是我们留给他的宝贵财富。
(本章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4685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4685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76章 升级,做父亲)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铁血大隐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