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朝官场有一个规则,遇到不知如何抉择的政务,往往就看有没有先例,有先例就按照先例办。
只要有先例,就是一种天然的政治正确。
袁宏道迟疑着说:“可是还有个问题。”
然后林泰来又赶紧说:“还能有什么问题?济农仓恢复官民共管,这肯定也是县尊的醒目政绩,必将被本地万民感念!”
袁宏道无奈的说:“本县的意思是,你又不是长洲县的县民,就算官民共管,也轮不到你来插手。”
林泰来只能说:“可以先把事情定下,人选问题慢慢考虑。”
袁宏道又问道:“两县同城一体,很多制度往往也要同步。所以关于吴县那边,你不与邓县尊商议过?”
林泰来果断的回答说:“不用跟他商议!我这个人在苏州城官场只认袁县尊!”
“对了,还有另一件事。”袁宏道转而又说:“吴江县派了人来县衙抗议,说根据古书考证,三江口应该在吴江境内,并不在长洲县。”
林大官人毫不在乎的答道:“古书上记载的又怎样?他们吴江县的声量,比得上县尊您和我们更新社吗?
我们说古三江口在长洲县,那么它就是在长洲县。”
今天状态完全不行啊,又是为了更新硬写,希望明天转好点。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46528/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4652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27章 众生百相)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随轻风去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