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分都不行。
随即,朱棣便缓缓来到了自己的龙椅之上坐下,然后对着那一旁站着沉默不语的于谦一招手,道:“那城外的动静儿都瞧见了?”
听到这话,于谦点了点头,道:“瞧见了。”
“你怎么看?”
于谦想了想后,吐出四个字:“功过三皇!”
见这于谦也拍起了马屁,朱棣顿时大笑起来。
“三皇毕竟是先辈,无他们,便没有我们,说功过三皇就有些过了,但你要是知道那小子做的所有事情,想来与那唐时李世民比比,也不比他差。”
“朕给你们这些臣子留下这样一位主君,该怎么做,你于谦是个聪明人,应该明白吧?”
“朕这孙子功盖古今万世留芳那是肯定的,你们这些臣子好好做,辅佐好他,还怕不能文庙武庙留名传世?”
朱棣的这番话,寓意可谓显而易见了。
在表达自己要将皇位传给这个孙子的同时,也是在给那迷茫当中的于谦指明一条路。
好好辅佐太孙,日后功名,一切都少不了。
毕竟,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最高追求,不也就是像先贤一般,位列文武庙内。
而在听到皇上的这番话后,那于谦也像是突然明白了什么。
太孙乃是君主,他有他的路要走。
而自己这个做臣子的,也有自己的路要走。
相伴而行,互相成就,何必执念于一个同辈同龄。
想明白这些的于谦,也瞬间豁然开朗,立马便转身对着那皇上朱棣,拱手说道:“多谢皇上教诲!”
见这于谦醒闷醒的快,朱棣也是笑着说道:“孺子可教。”
...........
就当这明军之中正在因为这次的土豆红薯等物解决了明军粮食问题而高兴的同时。
那另外一边的草原联军大营之中。
那马哈木也正在为了最近明军的种种奇怪之举而困惑不解。
“按照之前的估计,如今明军当中的粮食应该已经吃完了,可那明朝皇帝朱老头到底是怎么想的,竟一点动静都没有。”
听着自己爷爷的话,一旁的也先也是说道:“爷爷,那明军不光没有为了补给的事情有有点着急,孙儿从各处得来的消息,他们还在围绕着补给线,不断的给我们下埋伏,都已经有好几波的人被明军埋伏围杀了。”
对于也先的话,马哈木自然也很清楚。
点了点头后,继续说道:“这明军如今表现出来的动静看,他们似乎一丁点儿都没有因为粮草而出现问题,难不成他们的粮草还非常充足,我们的情报有误?”
听着爷爷马哈木的话,也先却说道:“爷爷,情报肯定是不会有错的,那明军之中的粮草肯定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孙儿以为,那明军是不是在故弄玄虚,就是为了让我们误以为他们的粮草充足,然后放弃对他们补给线的阻截?”
也先的话显然也很有道理,逻辑也正常。
可在听到这话后的马哈木,却当即摇了摇头,然后细心的教导道:“故弄玄虚这样的招式用在平时也就罢了,占点小便宜,无伤大雅。可如今是两军交战,共计六七十万人的大仗,这种手段是摆不上台面的。那明朝皇帝朱老头也不敢用50万大军的性命来开玩笑。”
“这样的大仗,打的是明面上的实力。他们明军有他们的优势,我们有我们的手段和优势,就看谁能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故弄玄虚的小手段是打不赢这样的大仗的。也先,这样的话你要记住。”
听到自己爷爷的教导,那也先也是赶忙应是。
而在说到这里后,那马哈木似乎也坚定了自己心中所想。
既然那明军没有表现出粮草紧缺的情况,唯一的可能就是他们内部的粮草还真不缺。
那明朝的皇帝朱老头也绝不可能拿他明朝的全部精锐来赌他们草原联军会不会中计放弃阻截那补给线。
一旦他们不信,再阻截个十天半个月,没有了粮食后的明军,还不都得饿死在那城中。
甚至半个多月后,有没有力气走出来都还两说。
就算他们草原联军中计,让他们送过去了一回粮草,那下次呢?
下下次呢?
补给线他们可以阻截一回,就能阻截第二回。
这样的办法也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以那朱老头以往的手段来看,绝不可能这么的目光短浅。
可那明军到底是如何解决的粮食问题呢?
马哈木百思不得其解。
要说他们绕路将补给送上去了,这绝对不可能。
他们草原联军的人,对这里最熟悉,哪里可以送过去补给,哪条路线可以走,他们最清楚。
每一条路线都有他们的人在阻截,绝对没有可能越过他们而毫不知情。
除非他们能飞过去。
想着这些,马哈木觉得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便对那身边的也先说道:“再多派出些人去探查,看看那明军内部到底是怎么回事。安插在明军中的探子因为进了城后不便传出消息来,你去想想办法,看能不能联系到他们。”
“是!”
三天后。
伴随着那土地当中挖出土豆和红薯的事情在明军内部传遍。
这个消息自然也没有瞒过那些草原部族的探子。
可当那草原联军大营中的马哈木在收到这些消息后,却跟身边的孙子也先一样,愣在了原地。
“你说什么?那明军在城外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46073/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4607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百二十八章 :朕给你们挑选的主君如何?)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自知自明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