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比率,跟穿前的顺娘所处的时代的米价和豆子的价格比率相差无几,所以,顺娘判断方家米面铺的店伙计告诉她的是良心价格,并没有坐地起价。
于是顺娘指了黄豆和绿豆,要他各样给自己称上一斤,而且,她还问店伙计,如果要得多,他能否给自己少算些钱。
店伙计道:“这是自然,若是每样要上五十斤以上,按鄙店的规矩能比零卖给您的少上两成的价。”
顺娘道好,从腰间的钱袋里面摸出了十八文钱递给伙计,伙计接了钱,给她称了今年新出的黄豆和绿豆各一斤,因她爽利,没有拿十七文就叫伙计各称上一斤,所以店伙计在给她称绿豆的时候就给她称了一斤一两,这样算起来还是顺娘稍占便宜。
这就是宋人做买卖的时候普通店家和客人之间的进退之道,其实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你敬我一尺我便敬你一丈。会做买卖的店家都会跟店伙计讲这个,不要贪图蝇头小利得罪客人,你稍微大方些,那么客人下次还会来你店里买东西,如果他来十次,绝对会比你第一次就克扣斤两赚的钱更多。而且开店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店有口碑,有了口碑,才会有回头客,才会客似云来。在古代,口碑不是靠打电视广告拥有的,而是口口相传。并且,古代的百姓流动远没有现在这么大,往往来一家店里买东西的人,都是在此地住了几代的人,所以,完全不可想象,一家店铺若是没有口碑,能够把店开久,能够赚到钱。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45580/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4558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31章 都家)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东方句芒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