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姐估计也觉得自己的娘这样问目的性太强,自己听了都有些尴尬,便赶忙替顺娘答话,说顺娘姓喜,家中排行第二,已经娶妻,跟自己有买卖来往,喜家人正在对面的车里呢。
此时,宋玉姐的爹也过来了,他也盯着顺娘看,顺娘只得向他也行了礼后,便告辞了,说自己还要去找人呢。
宋玉姐让顺娘自去,改日再聚,便拉着下了车的儿子的手往樊楼里走了,陈氏也下了骡车,带着两个孩子尾随在宋玉姐身后。
宋老爹跟妻子文氏,还有儿子宋贵走在最后面。
文氏就低声问儿子,那个喜二是怎么回事,为何人家都娶妻了,女儿看起来还对人家挺上心的样子。并且说女儿有个喜欢的人不容易,可她怎的就去喜欢一个有妇之夫呢,要是那个叫喜二的人是个没成亲的小郎君就好了。
说到这里,唉声叹气的。
宋贵便说,那个喜二本来是妹子的如意郎君的,叫人使了阴招给夺走了,妹子当然不甘心。
文氏一听,立马追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若真有这事,定然不能叫那使了阴招夺了女儿的如意郎君的人好过了。
宋贵凑到她耳边道:“娘,这事儿我回去跟您说,说了您也装着不晓得,别让二姐晓得了。我这当大哥的,这一回要帮她一把,帮她把她该得的人给弄回来。”
文氏忙点头说自己这就不打听了,等回家了,儿子再细与自己说,她这个当娘的跟儿子一个意思,那就是谁敢使阴招夺了女儿喜欢的人,那必定要帮女儿夺回来的。并且说姻缘事不比别的,这上头打不得让手。
……
顺娘排开人潮,好不容易挤到喜家的驴车停车之处,竟然发现沈家姐妹跟自己娘子站在一起说笑呢。
她这才明白原来自己去别处找的时候,沈家姐妹坐的车却是停在了喜家的驴车跟前。
顺娘走到跟前,不由得向谢二娘抱怨说自己一通好找,没想到沈家姐妹却已经在谢二娘跟前了。
谢二娘却笑着说辛苦她了,转而向顺娘介绍沈家姐妹,沈家姐妹呢跟顺娘彼此行礼之后,沈大娘又去把自己的官人,介绍给顺娘认识。顺娘就跟他攀谈起来,因为两家都是做买卖的人家,聊些生意上的事情,大家倒还投契。
说笑了一会儿,两家人一致决定去御街赏灯,那边的灯最好看。
顺娘和谢二娘就重新上了驴车,石头赶着车,跟在苗家人的车子后面,迤逦往御街去。
来到御街之后,顺娘等人就从驴车上下来,慢慢行走,观看御街两边人家门前扎的灯棚,以及各色花灯。
此时的御街,各处笙簧聒耳,鼓乐喧天,灯火凝眸,游人似蚁。
另外还有许多巡城的全副披挂的步军和铁骑马军一队一队的行过,维持当夜东京城内的治安。
顺娘等人正看得欢喜时,前头忽然有人高声叫嚷:“马惊了!”
与此同时,在御街上赏灯游玩的人也跟着尖叫起来四散奔逃。
元夜到御街来赏灯的百姓们本来就多,这一乱,人潮汹涌,一下子就波及到了顺娘等人。
那些逃开的人挤得顺娘几乎跌倒,她情急之下,忙将谢二娘护着,可一转脸又看到了推着老娘的木轮椅,差点儿被人流推倒的杏儿。于是她只能扔下谢二娘,挤过去帮着杏儿站稳,再一起合力将老娘坐着的木轮椅推进了街边的一个茶坊里头。
回身,她又去抱起来可成,让齐氏抱着慧儿,领着松子一起进了老娘躲避人潮的茶坊。
等不及喘口气,她跑出去找谢二娘,可却发现自己刚才扔下谢二娘的地方又是一波新的人,根本就没有见到谢二娘的身影了。
依旧有源源不断一脸惊慌的百姓拥挤着推搡着,跟湍急的河流一样在她跟前流过。
“娘子!娘子!”顺娘惊慌地大声喊,可是人声鼎沸,她的喊声很快就被淹没在了惊慌失措的百姓的呼喊声中。
因为有不少人都跟她一样,在喊着着自己的娘子官人孩儿爹娘。
这种慌乱的场面直到几匹惊马在御街上奔驰而过,踩踏了数位百姓,那些马儿不知道跑向何处之后才渐渐平静下来。此时满街的那种过节的欢快的气氛已经荡然无存了,因为惊马造成的慌乱四散的人潮推搡涌过之后,不少人都被推倒,遭到踩踏受伤。
顺娘在满街的狼藉之中一边呼喊着谢二娘的名字,一边留意地上受伤呻唤的人里头可有自己的娘子,她最怕看到的一幕就是娘子受伤,而且这受伤还是因为自己扔下她去护着家人造成的。当时她想的就是娘子是个大人应该能够应付一阵儿,她应该先护着偏瘫的老娘没事,以及幼小的侄子和侄女没事,谁想到,娘子却因为自己扔下啊她,被汹涌的人潮给卷走了。
要是她被惊马踩踏,要是她被人流推挤摔倒受伤,要是她伤势严重……
顺娘满脸焦灼,心急无比,都不敢想下去了。
她顺着御街一直找下去,直到最后一个受伤倒地的人,她都没有见到自己的娘子。这让她心里的担心稍微少了些,她想,好在娘子没受伤,这就是大幸。
然而,接着她又开始提心吊胆起来,那就是娘子既然没受伤,她又被挤到哪里去了呢。
此时御街上的灯火虽明,可到底是在夜里,总有灯火找不到的地方,顺娘就担心,自己的娘子要是被挤散了,遇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45580/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4558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30章)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东方句芒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