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蜀由于地理位置的特点,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蜀王,最能表达杨夏主题的,其实并不是明朝的蜀王,至少不是张献忠和满清背景下的蜀王,但是,最能体现华夏民族性格中某一深刻的弱点,却又必须借助于这一历史时期,所以,这部小说,“蜀王”是一个虚拟化身,是千千万万华夏人之一员;而老蜀王被杀以及小蜀王被逼疯的结局,才是杨夏需要重点着笔的。
居安思危,反思,警醒……直到后世都是所有文艺作品的主题。
不过,只是写了一个星期,杨夏就知道,这不是一个中篇,而是一个长篇,不,应该是百万字左右的超长篇。
这部小说,杨夏前世就想写,但他没有写,原因自然是思考不够成熟,而重生之后,以对这个特殊年代的观察,杨夏确实有所感悟。或许,杨夏写出来的东西,可能与主流意识不符,譬如这两年那个高大全的《李自成》第二卷就要获茅奖了,对于小说中出现的农民起义军,杨夏可没心情将其刻画为英雄,当然也不会刻意去妖魔化。
但即便与主流意识不符,杨夏还是想表达一个东西,那就是华夏在某种意义上,人人都有“蜀王”意识,生活好啊,安居乐业啊,可华夏却最最缺少一个东西,那就是居安思危,当然,这东西也可以叫反思。
杨夏为何要写作这样一个东西?原因在于他拥有后观地说,华夏新时期的创作,所谓一些主流作品,大多经不住时间的检验,其艺术性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杨夏是个重生者,如果还去写那些东西,以讹传讹,杨夏就是不道德的。
杨夏要写,就必须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譬如一个说真话的人,有些真话可以不说,但一定要做到不说假话。
至于小说能否发表,杨夏到是不特别急。因为在杨夏的计划之中,仅诗歌和散文两项稿费收入,就可应对自己的极大部分开支。
事实上,自从杨家接手赤泉区池塘堡坎工程后,杨夏已经没给家里拿钱了。自己挣钱自己花,杨夏的存款每月以二百以上的数字增长着。
对于写作,杨夏的计划自然不是如此简单,包括整个人生,杨夏也不会简单读档就完了。华夏很大,世界更大,而时代似乎更加伟大!生活在七十年代的人,哪怕就是一个米国人,也不可能洞悉未来几十年,由信息技术带来的那种翻天覆地的变化。
寒假回家,其他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均与家长一起参加大集体的劳动,惟有杨夏一人,躲在家里一天也不出工,这在过去,杨夏绝对是被批斗的对象,不爱劳动,思想好逸恶劳,思想有问题啊,但是,因为华夏作家协会的一纸邀请函,让杨夏可以光明正大地逃避劳动。
“小五子,你好安逸啊,每天可以睡个懒觉。”姐姐杨春时常不满杨夏的表现。
“哎,我到是想去劳动,可去上京丢了咱杨家的脸,你来负责啊?”杨夏很无耻地打起了上京的招牌,而且还是用之来对付自己的亲姐姐,可见这家伙内心之恶远超一般恶人。
后世,有人在研究杨夏这个寒假期间的行踪时,用了“沉着”、“沉静”两个字,大意是杨夏获得了华夏作协的邀请,沉下心来准备作品,虽然作品没有获得有关出版机构的肯定,但无可否认,《蜀王》第一卷正是完成于这个假期,而《蜀王》的价值观也正是定型于这个假期。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4397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4397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53章 蜀王(求围观践踏))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二月二龙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