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这一点,你只需要比较一下显微镜或基因测序技术诞生前后的生物学,或者比较一下望远镜出现前后的天文学,还可以比较一下大型对撞机或高速电子设备出现前后的粒子物理学。
跟在17世纪一样,我们现在构建的理论和世界观也在随着探索工具的变化而改变。这是科学的特有标志。
有时候,人们会把“科学知识存在局限性”看作是失败主义:“如果到头来我们无法明白一切,为什么还要去研究?”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认识到科学方法在获取知识上存在局限性并不是失败主义,科学仍然是我们了解世界如何运行的最佳方法。应该改变的是“科学必胜主义”,即认为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科学界有许多合理的问题是明显不可知的。对于这些问题,除非违背目前公认的自然规律,否则我们将无法获得答案。多重宇宙就是一个例子,该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只是存在的众多宇宙之一,每个宇宙都有不同的自然法则。其他宇宙存在于我们的因果视界之外,意味着我们无法向这些宇宙发送或接收信号。关于这些宇宙存在的任何证据都将是间接的:比如过去与邻近宇宙的碰撞对背景辐射造成的改变。
其他不可知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关于起源的三个问题: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和意识的起源。对宇宙的起源的科学解释是不完整的,因为这些解释必须依赖一个概念框架才能成立。这个概念框架包括能量守恒、相对论、量子理论等等。为什么宇宙的运行要遵循这些法则,或者为什么不是其他法则?
同样,除非我们能够证明从非生命到生命的过程中,只存在唯一或极少数的生物化学途径,否则我们就无法确定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关于意识的起源,问题则在于弄明白从物质到主观体验的跨越,就像从神经元的激发到痛感或者红色。也许一台足够复杂的机器也能产生某种初级意识,但问题是我们如何确认?我们如何才能确定,而不是推测某个对象是有意识的?
矛盾的是,我们正是通过意识来理解这个世界,并且还只是部分理解。如果意识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我们还能完全理解这个世界吗?就像神话中咬住自己尾巴的蛇一样,我们被困在一个起点和终点都是由我们的日常体验构成的圆圈里。我们无法将对现实的描述与我们自身在现实中的体验完全割裂开来。如果把世界比作一个竞技场,受制于规则,科学只能帮助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本章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43417/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4341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375章 虚伪而华丽的外衣!)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泳宙a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