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饭桌上的饭菜,有清蒸鲤鱼,红烧茄子,青椒炒肉,土豆丝,酱烧冬瓜,西红柿鸡蛋汤。
虽然都是家常菜,但是对于江子墨来说,妈妈的饭菜永远是最可口好吃的。
子墨一家和江海、春兰围坐在饭桌上喝着酒,聊着天,气氛很好。
江子墨却变得心不在焉。
退学回家也有一个月时间了,父母一直在催他早点回城里找工作。
作为一名大学生,父母当然不愿儿子和自己一样在山沟沟里穷折腾。
而江子墨的愿望是扎根山村,做一名新时代的农民。
可这想法该怎么跟父母说呢?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同意认可呢?
“爸,妈,我有件事要跟你们说,我不打算回城了,就在白龙山种地。”
看到饭也吃的差不多了,父母的情绪也很好,江子墨借机挑起这一话题。
“什么?”
江水根与子墨娘异口同声发出惊呼,不知所措的望着儿子。
旁边的江海、春兰和荷花嫂子,也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虽然这些人都希望江子墨留在他们身边,但是为了他的前程考虑,他们也觉得子墨必须离开山村。
“不行,你是大学生,就该安安稳稳在城里找一份工作,山里种地又苦又累,还挣不到钱,这绝对不行!”
江水根坚决表示反对。
他不能理解江子墨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当然也不想理解江子墨怎么想的。
“娃,你爹说的对呀,这种地很辛苦的,冬天要早起挑水,夏天要顶着太阳劳作,辛苦一年还挣不了几个钱。
你看村里的年轻人有几个愿意在家种地的,全都跑到城里打工去了。
你一个大学生回家种地,那这么多年的书不就白读了吗?”
子墨娘苦口婆心劝说,只想让儿子打消这个念头。
“爸,妈,你们先听我把话说完,看看我说的对不对?”
没等江子墨解释,父母一大堆道理就上来了,江子墨只好等他们说完。
“你说吧!”
江水根不情愿说道。
“爸,妈,我想回白龙山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想法,其实我早就对自己做了规划。
我在大学学的是农业种植,专业对口是广大农村,如果呆在城里,还怎么实践自己的所学。
白龙山为什么这么贫瘠?并不是这里条件不好,而是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指导,无序种植所致。
这里生产出来的瓜果蔬菜,成本高,利润低,还不符合市场需求。
所以每到瓜果成熟季节,就会出现要么产量不高,没得卖;要么产量上去了,质量又上不去,而滞销。
如果不改变这一状况,就会让这种恶性循环一直持续下去。
所以我就想用我的所学,为家乡改变这一状况。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
我打算在白龙山建立一个绿色无污染种植园,就是在生长过程中不会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
江子墨将自己的构想,第一次向父母描绘,“你们可能不知道,现在城里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饮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城里人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有的吃就好,现在更注重吃得放心,吃得健康,他们更注重饮食的质量。
所以说绿色无公害食品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看了一下,白龙山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家真正有规模的绿色种植园。”
“子墨说的对,现在城里人吃东西,第一要健康,第二要好吃,听说城里的绿色无公害蔬菜卖得比肉都贵呢!”
在南方打工多年的江海,对此很有同感,在一旁附和道。
“对啊,钱院的钱癞子,搞了大棚水果蔬菜种植,专门等蔬菜水果罢市了,才拿到市场上卖,听说这叫反季节销售,赚了不少钱,还准备扩大种植。
昨天有人看到他拖了一车黄橙橙的橘子到城里卖呢!
爸妈,就让子墨试试吧?”
“子墨一定比钱癞子干得好!”
荷花嫂子和春兰也帮着说合。
有了江海他们的帮衬,江子墨更加耐心做起解释。
留在白龙山是他人生规划的第一步,但没有父母的支持和首肯,自己也没有做下去的意义。
对于江子墨描绘的美好蓝图,江水根却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江水根虽然是一个农民,甚至第一次听到绿色无公害水果蔬菜,但是凭着对农业的了解,他还是提出了资金、技术、土地和销路等核心问题。
江子墨耐心的一一解答,江水根的态度稍微有点松动的迹象,但显然还没有真正说服他。
“不行,你说了这么多,我也没有怎么听懂,但我知道事情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这山窝窝里不是旱就是涝的,一年还总来几次霜冻、冰雹啥的,正常年景也只能维持温饱,像你说的怕是更难了。”
父亲江水根执拗说道。
眼看父亲态度坚决,而他说的似乎又很在理,江海他们也不好反驳。
江子墨无奈的向子墨娘求助道:“妈,你也帮我劝劝爸!”
“他爹,要不然你就让子墨试试呗?不行再让他回城也不迟啊。”
子墨娘毕竟是女人,虽然从内心里,还是希望子墨能回城里工作。但是看到儿子可怜的模样,心头一软,反过来劝说起江水根。
知子莫若父!
江水根知道子墨从小性子就倔,认准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他只好改变策略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43072/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4307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43章 说服)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三更书生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