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夏子望在走路的时候找机会做动作,领导不敢如何。
可是,要上飞机了,这俩歹徒不可能再故意搞这种迷惑性动作,搞了之后,万一领导下令开枪,即便夏子望和女孩都死了,他俩也必死。
总之,这个时间,只有夏子望可能传递这种信息。
开枪。
领导下令非常果断。
然而,这里有一个严重的问题。
四个狙击手,瞄准的角度,都是冲着房间门出来的方向,现在,已经有一个人上了直升机,另一个人在爬。
直升机里面的那一个,是没有良好的射击角度的。
这个时候是不可能有精准到毫秒的信息沟通的,领导下令开枪之后,四支狙击枪同时响起。
正在攀爬的那位,被两发子弹击中头部,当场去世。
已经进去的那一位,也被两发子弹击中头部和颈部。
只是,打中头部的那一发,有点偏,子弹没有贯穿大脑,而是从脸部进去,另一边出来了。
这当然也造成了歹徒瞬间死亡,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歹徒在那种极端的环境下,可能是肌肉收缩,也可能是一种反射,总之,他开枪了。
他架在女孩头上的手枪,响了。
人质死了,两名歹徒死了,一名警察受了重伤。被重伤的警察,是夏子望的队友,腿部关键神经被打烂了,这条腿已经残了。
夏子望当时就疯了。
警方没有第一时间公开这件事的具体情况,后来,在夏子望的强烈要求下,他要求警方公开他的死讯,他要把这个组织,一网打尽。
领导当然是不会批。
但是,当时有两件事非常关键。
第一是夏子望要求辞职。
他辞职的原因,我想谁都知道,必然是单枪匹马前往辽省干这批人的老窝。
(根据情报,这些人是从桂省往辽省运输)
第二是当时警方压力非常大。
女孩死了,谁也担不起这种责任。
如果,警察这里也有人牺牲,那警方压力会锐减。
毕竟,警察都牺牲了,那能有什么办法呢?
在这双重的、看似都很扯淡的理由之下,夏子望成了卧底,奔赴辽省。
夏子望走之前,陆令去见了他。
这种事情属于绝对的机密,但夏子望那个时候早已经生死置之度外,他跟陆令说此事,是希望陆令帮忙照顾他的父母。
当然,跟陆令说属于泄密,可那个时候的夏子望,不在乎。
陆令当然也是不同意,他不能接受兄弟这样去送死。
是的,在陆令看来,那个时候的夏子望,这样去辽省,就是送死。
可是,夏子望的决心,是谁也拦不住的。
领导不行、父母不行、陆令自然也不行。
陆令作为心理学研究生,已经看得很清楚,夏子望没有第二条路了。
为了让自己的兄弟活下来,陆令说:「好,你去,我也陪你去。我明年就考那里的警察,你要是死了,我陪你。」
夏子望当然不愿意自己的兄弟陪自己死,但陆令也是个犟种。
你去?我也去!
你行?我也行!
谁也犟不
过谁,两个人,都来了。
陆令的到来,对夏子望是非常重要的。
陆令来的那一刻,夏子望就不能随便死了。
他不能不怕死了,他必须怕死。
如果陆令不来,夏子望肯定不怕死,那就真的会死。
卧底这个工作,除了一些技能之外,要有两个看似矛盾的品质。
不怕死,不想死。
一开始的夏子望,只有前者,没有后者。
陆令来了,后者被补齐了。
当然,这样的工作,不可能只有夏子望一个人来。
也不可能只有陆令陪他来。
还有一个人。
这个人大家也很熟悉了。
王金鹏。
那个因为赌博,被陆令抓过四次的人。
他是陆令和夏子望之间的传声筒。
早在陆令来苏营镇之前的半年,他就换了身份,到了王勇所在的村子。
之前,这个村确实有一个王金鹏。
之前的王金鹏,是常年在外的二混子,村里都没多少人记得他。
选择王金鹏这个身份,是因为这个人长得和来帮忙的警察像。
于是,警察伪装成王金鹏,提前半年就到了这里。
真正的王金鹏,早就被送到了渝州市这边,警察养着呢。
陆令之所以到了苏营镇,是有很多原因的。
一些人有些纳闷,陆令是抢了萝卜坑,但是,为什么会和上一个萝卜王静静分到一个派出所?
难不成诺大的辽东市,就这一个派出所缺编制?
王静静过来,是巧合。
陆令过来,是主动为之。陆令知道这个岗位是萝卜坑,知道去年就被领导把人挤到了派出所,而刻意报考这个岗位的。
被挤了之后,是渝州那边,用了小小的能量,把他送到了苏营镇派出所,也就是王金鹏所在的地方。
当时,渝州已经查到了一些案子,和这个小镇的周边有关,所以才做了这样的决定。
陆令看似是在苏营镇遇到了一系列大案,实际上早已经有所准备。
当时,第三次抓王金鹏,王金鹏提到他有朋友是出租车司机,曾经拉过李乐乐。
这样的证据,按理说,王金鹏是不可能记下的,可是他偏偏记住了。
实际上,这个证据是王金鹏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42101/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4210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433章 鬼门,我陪你(6k))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奉义天涯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