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迷途在1643- 第七十四章 李卫浙东记(四)(2/2)

文/拉拉袖
迷途在1643 | 本章字数:1147  | 迷途在1643txt下载 | 迷途在1643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暧昧都市之掌控师民国二十六年我来自未来锋火鹰扬古代混血儿系统版三国唐煜本纪乱世摄政王北洋雄鹰绝色凶器征服蛮荒重生北宋之杨家九郎重生三国刘协
马背上的人一个倒冲直飞了出去。

在山坡上的李卫营全听到了马嘶声,也不敢抬头看,全在等待着装弹的命令,为什么李卫要把装弹这个环节下命令后才装呢?打伏击就怕有人暴露,说不定有人紧张扣了板机走火怎么办?所以李卫强调了,听到装弹命令才可。

后面跟随的几十骑看到前面的马突然倒下,还以为是失蹄,也没有减速,直接想绕过去,不然的话要撞上,就自然分成了两拨,刚越过倒下的马后,又是连续3骑倒下,在冲力下,连人带马摔出好远,有一骑摔在了路边沟里起不来。后面十几骑看到这个情况,有的已拉起马缰,有的来不及刹住,直接撞在一起,挤成一团。

那些马为什么会突然倒下?是李卫在边墙时常用的对付骑兵有效办法,办法很简单,挖洞,对!就是在平地上挖一个小洞,刚好能把马脚陷下去,洞深一尺,马踩中,就会把马脚别断。

只见李卫一挥手,从斜坡里冲出一队30人的斥候队,就隔40-50步左右,翻身下马,霹雳吧啦一顿乱枪,直接把清军这队游骑干翻了7-8骑,剩下的还有13骑,弃刀投降了,不投降不行了,因为清兵这支游骑,现在连调转马头也困难,还有几骑被倒下的马给压住了。

古代的斥候挑选的全是勇猛的士兵,用现代话语来说,就是侦查兵加特种兵加通讯兵合而为一,平时为侦查敌情,战时为通讯传书,在李卫营里,当然也是百里挑一的,训练时着重体力,个人武艺,身形灵巧之人,做为火枪营的斥候,比一般的火枪兵在着甲上多了一件内甲,而李卫对火枪兵着甲不太看重,原因是在黎城军队时不着甲的,冬天就是棉衣裤内加一件羊毛纺成的背心,来到了这里,延用了明军的穿戴,有甲的着甲,没甲在身上绑几片竹甲衣,就跟古代的竹简书一样,围在身上,有的围在腿上和手臂上,对这些,李卫没管,因为李卫不是营官,虽然封了个卫指挥佥事,也就是名义上的,看的出来鲁王很不重视火枪营,只是当作一支普通部队,增加点抵抗力量,这个观念在鲁王军队普遍存在,打仗要么弓箭,要么直接冲上去大杀一方。

等把俘虏马匹押到后山看管起来后,隐隐看到前面尘土飞扬,足足有三千步卒,少量的骑兵而来。

古代的人的感知能力是非常强的,不像我们现代人,虽然科技发达,但是这些发达的机器弱化了人对自然的感知能力,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法判断东南西北方向,古代人观察大自然可以看到很多未知的东西。

比如,李卫的斥候一看这扬起的尘土,就判断得出有多少的兵马,所以古代很多战役都是假装扬起飞尘来迷惑对方。

前队是汉八旗正红旗佐领毕显领一千人马,随后相隔不到一里是正三旗佐领张旺领二千步卒,后面又是相隔不到一里是降清绿营一个整队足足有三千兵。最后才是清八旗一个梅勒章京领一千骑兵队。

李卫的退路就是山坡后面的一条小河,水深2–3米,宽度不足5米,现在小河上用竹杆搭了5坐便桥,用扎的几根毛竹结成排,铺在水面上而成,要是前面打不过了,这里就是全营最后的退路。


状态提示: 第七十四章 李卫浙东记(四)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七十四章 李卫浙东记(四)(2/2) 返回《迷途在1643》目录下一章:第七十五章 李卫浙东记(五)(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寒门风骨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南宋之帝王大业最强大唐之席卷天下烟冥望阡陌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