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只是想当个好哥哥罢了
李麦大约是喝多了,站起来高声说道:“你们也要常思为国尽忠,为民尽责,不可儿女情长,大丈夫立世,当如此!”
船上安静了片刻。
李麦这话,是有些不和他的身份。
他非嫡非长,又在李粟面前,怎么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来。
他这是在训诫未来的朝廷栋梁吗?
难道梁王府真的有不臣之心?
这位世子在张太平的案子上大出风头,就忘了自己姓甚名谁了吗?
好大的胆子!
众人都向李粟看过来,等着李粟这个名正言顺的说话。
尤其是李粟的其他几个堂弟,个个双目灼灼,等着看两位兄长的笑话。
陛下有五个儿子,离开皇城去封地的有两个,剩下梁王和端王在皇城。
梁王是养在太后膝下的,他不想去封地,太后也答应了。
端王比较命苦,小时候发烧,将腿烧坏了,不良于行,皇帝念着,他也留下了。
除了梁王和端王的儿子们,去了封地的那两个,嫡子也都是送回皇城教养的。
因此李粟还经常瞧见这一群糟心弟弟,这群糟心弟弟也等着看李粟和李麦的笑话,总而言之,兄不友弟不恭。
可惜李粟让他们失望了,今日没有兄弟阋墙,也没笑话给他们看。
李粟看着这群弟弟,道:“听见没有,多和你们二堂兄学一学,明日起,我会多请几位先生,给你们补课,除此之外,骑射也会有人来教导,一旬考校一次,文才武略,通通不能落下。”
一群十几岁的男孩子,折腾起来也是不消停,从前皇帝不是很在意他们的功课,管得松,觉得这样他们就不会生出二心。
但李粟不这样觉得,看看李麦就知道了,还是要按着头,好好学本事,见识了天高地厚,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该做什么。
至于他们真有了本事,要生出二心。
李粟只能怪他这个当哥哥的教导无方,再打一顿接着教导。
几个人嘴都都长大了,比起李麦,端王世子可是个真正的纨绔儿,一听就蹦起来:“大堂兄,万万不可如此啊!”
李麦也道:“是啊,我还要去衙门呢?”
李粟道:“你不必去,我和祖父看了大理寺卿呈上来的奏折,你留任,只是读书不能落下。”
李粟又看着几个弟弟:“你们哪一日有了你们二哥这样的本事,只管来找我,到时也不必苦读了。”
李麦听了这话,觉得李粟在称赞他,心中大喜。
虽然他一直比不过李粟,但这几个弟弟更不成器,如今,自己也是他们的标杆了。
李粟亲自斟酒,叫人送到李麦桌子上,看得一众年轻人心惊。
有心思深沉的,当即觉察出了这位殿下的可怕之处。
真真是杀人不见血,几句话就压住了梁王世子的风头,还将其他几位皇孙训诫了一遍。
好手段!
如此,日后这几位皇孙,不得时常和梁王世子比较,长此以往,必定生出怨怼。
还得由他这个当大哥的居中调和,陛下不用睁开眼睛看,就能知道哪个孙儿最聪明。
厉害啊!
东宫得此子,日后无忧矣。
李粟端着酒杯,他可没有这么多心思。
他不过就是个一心想教育好弟弟们的好哥哥罢了,好哥哥能有什么坏心思,只是盼着弟弟们不要当个纨绔儿而已。
周宓正犯困呢。
船晃晃悠悠的,风吹得凉快,周宓听着一群姑娘叽叽喳喳地说话,就更想睡觉了。
周宓也不能当着她们的面失仪,便说起身要去走走。
“我们陪三姑娘过去吧。”
周宓推辞,笑道:“不用,不用,你们说话,我瞧着殿下的画舫过来了,隔着远远的也想去瞧一眼。”
众贵女沉默了。
这个理由真是平康郡主也得闭嘴。
她要是和周宓一起去了,那像话吗?她难道也想远远地去瞧李粟一眼不成。
周宓笑盈盈地众人道别,起身去画舫另一边了。
晚秋扶着她,道:“姑娘,您真是和从前大不同了。”
她们姑娘从前可是绝对说不出这种话的。
周宓摸摸自己的脸,从容道:“是啊,这脸皮都比从前厚了许多,什么话都说得出来了。”
也就是这两个月的事情,周宓也没想到自己和李粟相识,会变成如今这个模样。
说来也是李粟的过错,不是她的。
周宓站在船上,用团扇遮着太阳,稍微清醒了一些。
要说在这里能够看见李粟,那实在不可能,周宓只是想安静一会罢了。
姑娘们凑在一起,实在话太多了,嗡嗡嗡的。
平康郡主身边有几个姑娘揪着帕子,说道:“这周三姑娘什么话都敢说,真是、真是脸皮都不要了。”
平康郡主沉得住气,笑道:“殿下和她的婚期,就在半月后,妹妹再说这些话,又有什么意思,日后咱们见了她,谁不得矮一头,若是人家运气好,母凭子贵,只怕咱们都不能抬头看她。”
“真是小人得志,常姑娘也是,好端端地回府做什么,任由周宓在这里耀武扬威!”
平康郡主摇头:“你们难道忘了,王姑娘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呢,她日后婚嫁都成了难事,常姑娘是高门大户出来的,哪里见过这等手段,怕是那会儿见了周三姑娘,也被她照葫芦画瓢羞辱了一番。”
众人都不说话了。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40420/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4042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67章 只是想当个好哥哥罢了)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明月挂西楼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