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兄友弟恭父慈子孝
皇帝有些年头没见过这个儿子了。
人说父慈子孝,他们家,就是父不慈、子不孝。
陈贵妃入宫的原因很简单,是皇帝为了安抚陈家,让辽王出生的原因也很简单,是为了牵制陈家。
父子情是绝没有几分的,皇帝叫他回来,也不是为了给自己送终,就是怕他在外头作乱,好平稳地将自己手中的大权托付到太子手中。
看他泪流满面,皇帝露出慈祥的笑容,眼圈泛红,亲自下去将人搀扶起来,仔细打量着他。
“怎么病得这么厉害,这身子骨,比朕还不如。”皇帝拉着他的手关切道。
辽王哽咽道:“辽东虽好,到底不是家,儿子生在皇城,长在皇城,总是惦记着家的,惦记着您和母妃的。”
他回头,目光扫过几个兄弟:“我在外多年,也是惦记着兄弟们和侄儿们的。”
惦记着能够将他们一网打尽。
太子很有兄长的风范,立刻回道:“孤也十分想念四弟,你一路回来辛苦了。”
梁王挤出一个很难看的笑容来,敷衍得毫不掩饰。
小时候他们还常在一起玩儿,但这个四弟歪心眼太多,还偷偷改过梁王的功课,害梁王被孙太傅打过两回,其他类似的事情就更多了。
梁王人老实,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人家争斗,索性便不跟这弟弟来往了。
如今再瞧瞧,嗯,还是跟当年一样面目可憎。
不,应该是比当年更可憎了。
好歹那时候也是个翩翩郎君,眉清目秀,如今却已经是个挺着肚子,满脸横肉,不堪入目的中年人了。
梁王跟着胡皇后长大,有习武的习惯,人还是清瘦的。
他心想,岁月不光催人老,还催人丑,催人坏。
这弟弟起码当年还是好看的,如今真是又丑又坏。
他凑过去,低声对太子低声说了句什么。
太子本来是很严肃的,听到这话,好笑但又不能笑,回头横了梁王一眼。
有什么话,不能够私底下说,非要现在让他笑!
多大的人了还这样。
梁王用扇子扇风,露出笑意来。
辽王道:“两位兄长说什么,这么高兴?”
太子没回答,梁王抢着道:“等了四弟许久,我饿了,想着一会儿多吃点,问问大哥,看他饿不饿。”
皇帝呵斥道:“胡闹。”
梁王道:“是我胡闹,父皇息怒。”
太子圆场道:“父皇,二弟一向如此,您别跟他一般见识。”
场面还算可以,也尚且称得上“父慈子孝”和“兄友弟恭”。
李粟只觉十分无趣,希望这时候能够尽快过去,回去看看周宓和孩子。
也不知道三娘这会儿在那边见女眷,有没有吃亏。
皇帝在跟儿子说话,胡皇后自然也得见辽王府的女眷。
太子妃已客客气气地将人迎了进来,至于是真的客气,还是假的客气,那就不知道了。
辽王妃这会给气得不轻,虽然她和辽王已经没了年轻时候的感情,但梁王到底是她丈夫,人总得好好活着,可李粟在外头那么瞎说,辽王妃怎么会不生气。
她领着孩子一起进来,强挤出笑容给胡皇后和太子妃见礼。
胡皇后对这一套不感兴趣,叫陈贵妃上前,道:“行了,人回来了,跟你儿媳妇叙旧去吧。”
陈贵妃见儿媳妇做什么,这儿媳妇又不姓陈,娶过来的时候陈贵妃就不喜欢,如今两两瞧着,尴尬得很。
胡皇后开口了,婆媳两个只能硬着头皮在她面前相互客气一番,十分尴尬,但胡皇后看得津津有味。
这可比话本子里的婆媳大戏好看多了,主要是新鲜,话本子她已经看腻了。
太子妃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回头吩咐周宓道:“你站着做什么,回去坐下。”
周宓闻言,听话地回去坐下。
她有了身孕,在长辈面前坐下也不算什么。
辽王妃见缝插针,笑道:“大嫂好福气,再过几个月,就能当祖母了,不像我,也不知什么时候才有这个福气。”
太子妃道:“几个孩子也到了说亲的年纪,正好你们一家人都回来了,回头好好相看一番就是。”
太子妃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很清楚,辽王世子的婚事只怕还是得陈贵妃说了算,轮不到辽王妃做主。
辽王妃笑道:“我久不在皇城,此事还得大嫂帮我。”
她说罢又看着梁王妃,笑问:“二嫂呢,可相看好了儿媳妇,何时能做祖母?”
梁王妃心里暗骂这妯娌,觉得她讨厌,哪壶不开提哪壶。
“贵妃娘娘常请陈家几个姑娘入宫来玩儿,我看四弟妹也不必挑,那几个姑娘都很好,你就从里头找个儿媳妇,亲上加亲,多好的事情,弟妹省心了。”梁王妃也使劲儿戳她的痛处,果然叫辽王妃的脸色十分难看。
辽王妃瞥了陈贵妃一眼,道:“孩子们的婚事,还得孩子们自己乐意,咱们做长辈的,不能催逼着,不然凑成了一对怨偶,这可怎么好。”
陈家的姑娘,辽王妃可不想要,不然日后儿子都不是她的儿子了。
陈贵妃冷笑一声,他们陈家的姑娘,个个出挑,这个儿媳妇,在外头久了,连天高地厚都忘记了,回头一定让四郎好好教训她。
梁王妃道:“看来你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那还问我儿媳妇的事情做什么。”
梁王妃如今管不住儿子,就已经很心烦了,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40420/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4042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77章 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明月挂西楼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