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洲万年历史,没有出现一名圣人,虚空强者也是寥寥可数,不超过二十人,跟群星璀璨的神洲历史完全不能相比。
不过以上这些,全部是基于白庸等人,以自身价值观所做出的推断,也许在狱洲人看来,这根本不存什么等级制度,反而是一种鼓励人奋发向上,积极竞争的制度。
事实上,狱洲人对修真的热情也的确高于神洲人,他们人口不及神洲十分之一,修真者的数量却有神洲的三分之一,能够形成相当于国家的修界和仙界,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只要有机会,人人不事生产,努力成为修真者,争取做人上人的机会。
要知道在神洲,很多人宁可做凡人也不愿趟修真界的浑水,当然玄州那种连普通百姓都有超过一般修真者实力的州省又是另外一码事。
不过白庸一眼就看出这种制度的弊端,狱洲绝大多数人修真,并不是为了修真而修真,而是为了享受高人一等的身份。在这样的大环境熏染下,即便有人一开始是为了证大道而他踏上修真,耳濡目染也会渐渐忘记初心,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倒不是说这种功利心就证不得大道,毕竟邪道也是道,魔道也是道,条条大路通罗马,真要有大毅力,一路坚持下去也是有所成就。只是这种功利心往往是短暂的,稍微尝到甜头就有可能放弃。
最好的证据,就是仙界有九成五的修者都停留在最初的天人境,因为他们已经完成自己的目标,成为了人上人,自然就失去了动力,甚至很多人成为了修士,刚刚踏入修界就已经不思进取了,毕竟他们又不是为了证道而修炼,证不证大道对他们没有意义。
其中纵然有一些继续往上爬的**,可跟修炼的难度一比,这种**产生的动力就显得微不足道,反正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嘛。
综上种种原因,造成了狱洲的修真界低层繁荣,中层凤毛麟角,高层枯萎的畸形现象。虽然修真有一种呈现金字塔的说法,可狱洲的状况,分明是地下一个大石盘,上面插了一根木棍,木棍顶端有一片枯黄的叶子,这么一个怪异现象。
也难怪红世双巫会带领族人离开狱洲,他俩才是真正的目光卓越,看出狱洲的风气僵化迂腐,并不适合修炼,只会让人越来越堕落,所以才决定迁移神洲。
只可惜的是,他们用错了手段,以惯有的思维进行考虑,依旧沿用了狱洲的习惯手段——以暴力开道,以为这样会让神洲人屈服妥协。如果换成协商说不定就能得到一块土地,只不过要欠一份人情,寄人篱下。
当然原因不止是如此,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考虑,比如神洲的空间壁垒太厚,要带那么多人离开,只有趁着绝世强者激斗,削弱空间壁垒的时候才有机会。神洲到狱洲容易,狱洲到神洲就特别困难,不得不出此下策。
墨娴又想起一件事“对了,在狱洲修真者之间买卖是用晶石作为货币的。”
“晶石?就是那些充满灵气的矿石?”
墨娴点点头,然后拿出一块晶莹的六面体石头:“我手中的是三品晶石,一块品阶晶石可以兑换一百个品阶晶石,一个二品晶石可以兑换一百个一品晶石。一块三品晶石蕴含的灵气,差不多是普通天人境术修者的全部功力。”
上官婵嗤笑道:“真是一个畸形的社会结构,明明特意划分阶级,创造出高高在上的形象,却又偏偏弄得跟普通人一样,晶石做货币,亏他们想得出来。”
在神洲,晶石直接作为炼器材料,或者练功时的补充。对敌时倒没什么用,因为这东西还要运功炼化,并不是一经吸取就能化为自身内力,如果你能在战斗中还有闲工夫分心吸收晶石,那证明你完全绰绰有余,不用功力也能取胜。倒是炼器时,有时候一炼就是七天七夜,中间没有停歇,倒是可以一心两用。
说到底,神洲修真者并不好丹药修行或者炼制法宝,因为他们追求的是大道,除非是以力证道,否则大道跟修为没有直接关系,跟能不能打也没有丝毫关系。因为追求的外物少,所以哪怕偶尔出现想要的东西,也是以货易货,或者干脆欠人情。从这个方面论,狱洲的修真界倒是挺繁荣的,至少在相互交流方面要频繁得多。
神洲仙凡一体,继承的自然是金本位,虽说最近有改革的迹象。另外如果不提有鉴定术防范的幻术,真正意义上的“点石为金”,那是巅峰级别的粉碎虚空强者才能做到的,领悟物质法则,自由改变物质本源,不过那种级别的强者压根不会做这么无聊的事情。
白庸伸手接过晶石,感应了一下里面的元气,道:“拿晶石做货币,如果有人能倒冲元力,岂不是能造出无尽的财富?”
墨娴笑道:“这怎么可能,任何人的元气都是拥有自我属性的,所以无法给其他人,可晶石当中的元气是无属性的,而且有着特殊的结构,哪怕你倒灌进去,也只是成为独自能用的元气。虽然也有一些能洗刷属性的秘术,但往往很难施展,条件苛刻,有这种本领的人与其花大工夫制造晶石,倒不如用同样的时间,去炼制丹药或法宝来赚取更多的晶石。”
白庸心中另有想法,他握住晶石后汲取里面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4009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4009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十八掌狱洲风土)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造化斋主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