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收弟子颇为严格,即便农彪看重了黄茝,也不好随意就收下,因此就设下了几种考验,其中修炼玄心正法也好,淬炼肉身也好,黄茝都完成得很顺利,可偏偏最后的明圣剑法怎么练也练不会,更遑论精通剑意之后领悟的明心见圣。
白庸明白,其实这跟他的资质无关,而是受到心中放不下的执念所影响。玄心正法拥有静心宁神的效果,能平复执念,所以练起来并无碍,淬炼肉身只要肯吃苦,一样没什么问题,偏偏明圣剑法,不是以剑式悟剑意,而是以剑意悟剑式。
玄心正法是消除杂念,越练心越静,所以黄茝练起来进步神速,修炼对他反而是一种解放。而明圣剑法却必须在没有杂念的情况下才能练成,一旦出现差错,就会越想越懊恼,反而越练越差。
白庸摸着他的头开导道:“这世上很多事,并非你付出了就有回报。只要努力,就会有所收获,那样人就是天才。于普通人而言,更多的是付出了,却得不到回报。但是你努力了就有得到回报的希望,不努力就连希望也没有,所谓普通人,就是为了这一丁点希望而付出无尽汗水的人。”
见黄茝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他又道:“既然觉得心烦,静不下来,干脆放一放,喝一杯茶,沉淀一下心情,说不定待会就能拨开云雾见青天。”
白庸娴熟的拿出茶具和茶水茶叶,黄茝连忙将石凳石桌搬过来。
这次白庸用的茶叶是味道很绵厚的凤凰单枞,他的泡法很轻柔,顺时针沿杯壁注水。黄茝连忙正襟危坐,尽量平息心念,总算也是大户人家出身,礼节一类也是从小教导,至于内心是否真的平静就是另外一码事,至少表面上要装得像。
也许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当黄茝以公道杯作为闻香器,闻香时专注、认真而又安静,心神快速宁静下来。说起来他也是首次尝到白庸泡的茶,尽管认为香味蕴藏得极好,但仍然可以感受到凤凰单枞的平和与内蕴的力道。
白庸问:“茶味如何?”
黄茝答:“苦尽甘来。”心中顿时晓悟此茶得用意,正是鼓励自己要耐心等待苦尽甘来。
白庸笑道:“道理不必尽知,能品出味道就好。闲来无事,我便给你讲一个故事吧。说一名贤者离乡在它州做官,数次归家省亲,想要劝家中独母跟他一起离开,他的母亲留恋家乡,不愿远迁。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间过去三十余年,一日,贤者忽得家讯,信上说他**病危,于是心急如焚,连忙归家省视。然而当他回到家的时候,母亲已经辞世,从此阴阳永隔,而他却连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
黄茝心思敏捷,一开始就猜到恩公可能要开导自己,如果讲大道理,他心中有了提防,未必听得进去,可现在听到是故事,松懈了心理防备,又由故事联想到自身,一下子就沉迷进去,想听那位贤者的反应。
“贤者面对茫茫大地上一堆黄土,思想九泉之下母亲的灵魂,回忆母亲的慈祥容貌、养育之恩,他悲痛欲绝,寝食俱废,哭骂自己生平未能尽孝道,悔恨不绝,子欲养而亲不待。”
黄茝紧咬着下唇,似乎也想起自身的遭遇。
“然而贤者毕竟是贤者,如果一味痛哭,那他就跟常人无异了。在痛哭后,贤者席地而坐,沉思冥想,忽然觉得自己愚钝,顺理追索,恍然大悟,如释重负。因为愁苦消解,顿时觉得腹饥体倦,于是站起来饱餐一顿,然后倒头大睡。”。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4009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4009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十四章 各自心事)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造化斋主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