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有一天,真的会有其中一位科学家,会站出来宣布他能证明人类灵魂的存在吧?
在此,先来介绍一下对於灵魂出体现象的各种科学研究吧。
出体的真实性
本段参考「超自然经验与灵魂不灭」及「灵魂出窍奇谭」
既然「灵体」、「意识体」并不留在物质界,那麼,现在科学界所使用的,针对物质界而使用的各种仪器,应该都不能对「灵魂」起作用。于是,部份的科学家怀疑灵魂的真实性,但是,我们仍有不少科学家在不断研究,试图找到证明灵魂存在的方法。
其中一种是观察灵魂出体的真实性。
观物实验
他们会找来一些自称能够出体的人,然後为他们的灵魂出体能力进行各种测试。
早期验证出窍经验之「分身」现象的实验,是将一个数字或图形放置在实验室裏的一个架子上,受测者则睡在架子的下方。虽然受测者全身都接著各种电线和监测仪器,实在很难入睡,可是他还是能够叙述自己脱离身体,升到上方架子的位置看到数字或图形。
现在则有更为严谨的实验方法,例如欧西斯(k.osis)设计了一种盒子以测量出窍的情况。这些盒子放置在距睡著的受测者有一段距离的地方,以排除潜意识反射的可能。有时候还用镜子和镜,以扭曲外在观察者的形象。如果此形象正确无误(未受扭曲)地被看见,则可能表示主体可以直接透视;如果出现的是扭曲过的形象,一如肉眼由某个位置所见,则表示光线是由某个特定的位置(在ròu_tǐ之外)被观察到的。其他的盒子有时会指定号码,号码是由机器随机选定的,以免任何人的心灵在出窍经验结束之前预先知道正确的答案。
事实上各位如果能够成功出体的话,也是可以自行做类似实验的,例如在预备出体前闭上双眼抽一张纸牌,把牌放在床边的地上。在出体後第一件事便去看看那是甚麼牌,到回到ròu_tǐ後再去看看是不是出体时看到的牌。
脑波的研究
除了验证出体能力的确实性之外,部份科学家则研究出体人士在进行灵魂出体活动时的脑波以及眼球活动状态。
现在我们知道每个人在睡眠时都会交替地出现两种眼球活动状态:
1.眼球快速活动状态以及
2.眼球静止状态
研究指出,人类在造梦的时候,会出现眼球快速活动,而造梦的脑电波(比清醒时较为平稳)也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当睡眠中眼球呈静止状态时,表示这个人正在沈睡而没有造梦,他的脑波也会比造梦时更平静。
每个人在睡眠时均会交替地出现这两种状态,而每晚睡眠,我们都一定会造梦四次或以上。只是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只会记起我们临醒来前的最後一个梦。
科学家尝试用脑波图来研究出窍和脑部活动的关系;塔特(c.trat)的研究指出「出窍现象和平缓的脑波图相伴发生,显示脑部活动明显,但眼球并没有快速动作。此亦为睡眠或昏沈状态的表徵。」
密契尔(j.hell)的脑波图观察所显示阿尔法波(由大脑皮层枕部发出的电流)也是较平缓的波动,但电流的「量」比较少。其他也有研究显示缓慢的阿尔法波、皮肤电阻降低、临睡前的昏沈状态,或在第二级睡眠状态之平缓阿尔发脑波间出现的突起,这些都是会出窍的人在实验中最常出现的情况。
这些脑电波及眼球活动状态的研究报告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指出人在既非造梦、也非正在感知任何体内活动的情况下,也可能会有出窍经验。他们可以醒过来告诉其他人他的经验,而科学家可以检测这些经验并没有任何生理功能与之相符应。这些证据可供我们推论意识并非像平时一样「在ròu_tǐ之内」或「与ròu_tǐ相联」。在此经验主体的心理状态,应该比他ròu_tǐ的生理状态更重要。
脑波的不同状态
或者我们先来看看人类脑波的各种不同状态所代表的意思吧:
a波状态(8-14赫兹)
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意识清醒,但身体却是放松的,它提供意识与潜意识的桥梁。由於在这种状态下,身心能量耗费最少,相对地脑部所获得的能量较高,运作就会更加快速、顺畅、灵感及直觉敏锐,脑的活动活泼。
β波状态(14赫兹以上)
人清醒时大部份的脑波状态。随著β波的增加,身体逐渐呈紧张状态,准备随时因应外在环境作反应。大脑能量除了维持本身系统的运作外,尚须指挥对外防御系统作准备,因而消减了体内免疫系统能力,在此状态下人的身心能量耗费较剧,快速疲倦,若没有充份休息,非常容易堆积压力(这是现代人的通病)。然而,适量的β波,对积极的注意力提升,以及认知行为的发展有著关键性的助益。
θ波状态(4-8赫兹)
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意识中断,身体深沉放松,这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状态,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入定态」。在这样的状态下,由於意识中断使得我们平常清醒时所具有批判性或道德性的过滤机制被埋藏起来,因而大开心灵之门,对於外界的讯息呈现高度的受暗示性状态(y),这就是为什么人在被催眠时会容易接收外来的指令。此外,θ波与脑部边缘系统有非常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9385/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938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关于出体的知识(摘自百度百科))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一个人走过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