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死亡蒲公英。这种植物集群生存,在繁殖季节,漫天飞舞的蒲公英,绝对称得上难得一见的美景。这种变异的蒲公英,蓬伞更大,种子可以在天空飘浮几天甚至十几天,蒲公英通过这种方式在岛屿间传播。但是,这种蒲公英可不仅仅在土地上生长,也是可以寄生的。对浮空水母来说,这种美景可一点也不会让人高兴。蒲公英的种子可以飞的很高,甚至进入云层,如果浮空水母恰巧在蒲公英的岛屿附近汲水、捕捞、交易,又或者在经过岛屿附近的云层时走背字,水母的表面就可能粘附上蒲公英种子,在云层中受到水汽的滋润,这些种子会很快萌发,并且寄生在水母的表皮上,生长出一颗颗蒲公英。这些蒲公英会夺取水母的营养,甚至可能导致水母的气囊漏气。所以人们会尽量避开繁殖季节的蒲公英,如果不得不面对,则需要经常清洁水母的表面————这会消耗宝贵的水源,而且十分危险。
3>寄生水母。通常提到浮空水母,我们只会想到人类的共生体,但是浮空水母有很多种,有类似共生体但个头较小,生活在云层上方的;也有共生藻类在触手里,生活在云层下方和边缘的;还有用触手编织成网、圈,捕捉鸟类和水母的;当然,也有专门寄生水母的水母。这种水母和浮空水母的习性相近,个体非常小而透明,很难发现,这种水母寄生在其他浮空水母身上的同时(其实它们寄生所消耗的营养不多,影响不大),也会在宿主体内产卵,之后死亡并释放毒素,被毒死的宿主落尽海里,卵就孵化产生水螅,进一步产生新的水母,趁着雨天返回天空。寄生水母很难防范,但是数量很少,因为寄生水母在天空中如果不能寄生,只能活很短时间。此外,寄生水母畏光,所以经常让共生体浮空水母晒晒太阳会很好的防治————代价就是额外的水损失。
4>隼群。因为大多数的动物的体型都增大了,仍然保持原本体型的鸟兽习性也发生了改变,比如说隼群,集群捕猎的游隼。隼群碰到浮空水母,几乎都会发动攻击,又大又笨拙的对手谁都喜欢,即使少数情况下不攻击,也会拿水母当落脚点————至于会不会抓破,隼群当然不会管。
5>巨枭。人类的一种共生坐骑就是巨枭,但是如果野生孵化的未共生的巨枭,却是人类的大敌。体型可达3-4米,翼展7-10米,羽毛层厚实,爪尖嘴利,对浮空水母是极大地威胁。
6>水母巨鹏。这是我介绍的第一种共生型生物。之前我说过,人类发现共生体,就是因为共生生物。水母巨鹏,是浮空水母和巨枭共生的结果,因为两种都是共生生物,结果诞生了一种谁也想不到的怪物,庞大的身体,躯干犹如雪茄(里面有众多气囊),长有一对巨大的翅膀,前部的巨大头颅,2只巨爪,体表覆盖着羽毛,周身围绕着触手。水母巨鹏从不落地,靠气囊和羽翼的双重作用常年飞在空中,其体型甚至可以超过浮空水母人类共生体,就像巨型的战列舰,而且因为自带动力的缘故,皮肤相对结实。水母巨鹏的智慧接近猩猩,因为嵌合非常全面,即使繁殖也只会产生新的水母巨鹏,但也因为嵌合体的缘故繁殖十分艰难。遇到水母巨鹏,还是赶紧逃命的好。
运输工具
空中:植物飞艇
浮空水母对云朵的依赖太大,并不适合作为专业的运输工具。
植物飞艇是用大量的气囊植物捆绑成的。人们将气囊植物捆扎成雪茄状(或者让气囊在框架内生长成气囊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看爱好了)还安装上木制的羽翼。特殊的气囊植物的表面是一层浓密的绒毛,可以收集露水和云雾中的水汽。飞艇的动力来自螺旋桨:人力或者蒸汽动力,少数电力或内燃机。
要指出的是,植物飞艇本身的浮力和重力持平。使用植物飞艇时,要配合其他的气囊植物(和飞艇同一品种)。首先装载货物,然后将其他气囊植物捆绑好,这是飞艇浮力、重力基本是平衡的(可略有差距),飞艇飞出后,翅膀带来的升力会让飞艇平稳飞行,到达目的地后,将气囊植物取下固定在高空(通常是巨树或者其他根系扎在地面的气囊植物上)。飞艇就会因为重力缓缓下沉,卸货后又可以继续飞行。同理,飞艇起飞也可以先多绑几个气囊,待到达合适高度后,将多余气囊取下,在进行飞行。
水面水下列车:栉水母
现实中的栉水母就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动物,它们通常连接成长长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8045/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804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构想中的下一本原创书的设定)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九头蛇龙谢谢您的支持!!